"半小時閱讀"成國際都市主流 報紙遇“閱讀危機”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最新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半數以上上海市民每天閱讀圖書超過30分鐘,“半小時閱讀”在國際大都市成為主流。而與此同時,報紙閱讀時間持續下降,四分之一上海市民已經基本不閱讀報紙。

在2015上海書展開幕前夕,上海市新聞出版局11日發佈《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2015)》。這份歷時半年完成的閱讀報告顯示,50.6%的上海市民每天閱讀圖書時間超過30分鐘,“半小時閱讀”漸成主流。

同時,市民在閱讀紙質圖書的時間支出上出現兩個趨向,碎片化閱讀人群和深閱讀人群均有所上升。報告分析指出,這兩種相反的趨向跟大都市快節奏和信息傳播方式與閱讀渠道多樣有關,也和政府對於閱讀活動大力提倡有關。

此外,以“閱讀時間”作為坐標所反映的上海市民報紙閱讀量出現下降,半數以上市民接觸報紙時間低於30分鐘,“基本不閱讀”由去年的23.8%上升至25.88%。這顯示在傳統閱讀時代,以時效性見長的報紙正面臨著線上閱讀、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的巨大挑戰。

報告還揭示,比照今年“全國報告”中“成年國民閱讀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6本”的數據,約六成上海市民的年閱讀量在4本及以上。其中,上海18歲以上市民的年平均閱讀量約為6本,7至18歲市民的年平均閱讀量約為11本。

從閱讀消費層面上分析,市民購書首選為網上書店,超過選擇在實體書店購書的受訪者約10個百分點,顯示實體書店經營面臨困難。而約七成的受訪者有先閱讀數字版本、再購買紙質版本的經歷,但是實施“轉換通道”購買的頻率還不高,因為這取決於該書是否具有進一步使用、保存或收藏的價值。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彭衛國表示,如何以特色、服務、多元化等方面的舉措彌補、平衡價格方面的弱勢,走出一條在上海這樣的特大型都市樹立文化地標,辦好實體書店的新路,應該是著眼於城市文化建設的政府和作為圖書市場主體的實體書店面臨的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