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提“雙平治國”理念:以“強”立威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週年紀念日,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文章,細數鄧小平的過往貢獻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現今作為,以及二者的相通之處,現摘編如下:

習近平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以近萬字來緬懷鄧小平的一生,這是“雙平以中共和國家的名義在當下的交匯,但相信二者在個人理念和心靈上有更多交匯點,在許多重要的節點上前者的過往行為一直在砥礪後者。

文章指,大陸學者蕭功秦將鄧小平定義為中國新權威主義的1.0版,而習近平則是2.0版本,而又將新權威主義者稱之為鐵腕改革派,這在內地的學術圈和輿論場中引起了頗多共鳴。

“雙平在一定意義上克服了制度上的掣肘,將權力自下而上集中起來再反輻射。鄧小平的合法性來自於“三起三落的革命、建設經歷,而習近平在傳承革命、建設及改革遺產的同時,將自己的道德權威和“小組治國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其一強改革

鄧小平在“第三起之後,已經看清了建國前三十年起起伏伏的各種弊端,尤其是十年動亂造成的全方位損失。痛下決心排除各種艱難險阻,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扭轉了局面,開啟了全面的改革開放政策。彼時,在中國的政治場域中還暗中湧動著各種膠著的反對勢力,尤其是左的保守勢力還存有餘威,將改革汙名化的舉動和輿論屢有顯現。鄧小平說服老人,啟用更多有改革精神的年輕人,強力推進。自1983年起全國GDP以兩位數的增速強勢崛起,但八十年代末期的政治風波之後極左回潮,改革有止步不前的趨勢。88歲高齡的鄧小平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再次出山,借南巡的機會放話,誰不改革誰下臺,力挽狂瀾,在最後的時機扶了第三代領導集體一馬,改革也由此強勢推進。

習近平在改革上的強勢主要體現在設立兩個改革小組,一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另一個是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身兼兩小組組長,統籌經濟、文化、社會、法制、黨建、紀檢以及軍隊等全方位改革,至今,深改組已召開四次會議,在習近平的強力督導下,已出臺多個領域的改革指導意見。

其二強人事

經過十年動亂,鄧小平更加看重組織內人的因素,如果沒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各種政策的執行將會大打折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著重提拔和培養兩類人才,一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二是部署未來,大力培養年輕人。鄧小平曾言,要大膽提拔,讓年輕人幹,不敢接受年輕人是膽子太小。因為他在人事方面的強力佈局,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改革的局面。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及一大批高級幹部都是鄧小平一手提拔並著力培養起來的。

習近平在用人方面更是“舉賢不避親,強者自信,自十八後,一大批來自上海、浙江及福建等東南沿海的高級幹部奉調入京,這些人此前都與習近平有或多或少的工作交集,與鄧小平文革後啟動有改革精神的年輕人一樣,習近平啟用的這些人才,長期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無疑也同樣具備了一定的改革精神。

其三強治軍

鄧小平一生戎馬倥傯,毛澤東評價他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雙料人才,自革命之始便與軍隊須臾不可分離,所以,他更清楚如何掌軍如何治軍。文革後的共產黨基本上完成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初步轉變,身為軍隊最高統帥的鄧小平對如何治軍也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實際行動。1985年由其主導裁軍百萬,走精兵路線,力主武器裝備的更新升級,將國防現代化向前邁進一步。

習近平有別於前任,在接過總書記一職的同時也接掌了軍權。上任二十天後赴二炮視察,一年時間裏足跡遍佈七大軍區。十八大後至2014年建軍節大面積調整軍隊將領,增加軍費加強研發,整治軍風,抓軍貪,尤其以拿下徐才厚為契機,進一步樹立了軍威。

其四強反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推進,各種利益集團和權力尋租的現象也逐漸顯現,鄧小平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問題。早在1982年時就提出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老虎“大老虎,後來更有多條關於反腐的言論被傳頌,“該受懲罰的,不管是誰,一律受懲罰;“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越是高級幹部,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等。縣委書記索賄被槍斃,建國後首次判兩高幹子弟死刑(陳小蒙,原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其五之子;胡曉陽,時任上海市委第二書記胡立教之子)等舉措曾令外媒刮目相看。

“習式反腐更是當下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自十八大之後有四十多名省部級及以上的高級幹部被拉下馬,“小老虎“蒼蠅更是不計其數,最為超出預期的是周永康和徐才厚的接連被查。這種力度在中共的治貪史上都是鮮見的,而且還在持續不斷地深入,與制度建設配合,由指標轉入治本。

其五強外交

一提到鄧小平的外交政策,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韜光養晦,但是這種策略是在初始強硬的基礎上轉變而來的。在中蘇交惡的大背景下,中越關係逐漸降入冰點,1978年底中共已決定發起懲越作戰。翌年,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即訪美,在回國途經日本時,鄧小平言稱,有必要對越南加以制裁;為了懲罰侵略者,冒危險也要採取行動,最後在2月中旬解放軍果斷對越南施以懲罰性打擊。

在十二大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如是談國家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這是一種強硬的宣誓,在外交層面不可能長久地韜光。

習近平的外交策略更是強硬有加,隨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由韜光養晦轉變成了有限進取,尤其是在東海與日本,在南海與越南菲律賓等有爭議海域上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這種強硬背後更是劍指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而在西北方則積極爭取中亞和俄羅斯的支持。習近平在今年3月出訪法國時的一段論述意味深長: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和平是前提,但核心是這頭獅子已經醒了。

“雙平是一個牽強的辭彙,組合起來完全是因了一個歷史的偶然,如果鄧希賢不改名,更無從談起,但二人治國理念的傳承與相通,相似的歷史擔當意識則是基於一種共同的信仰,這種共同點或在習近平未來的執政歲月中還會被逐漸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