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 投行賺錢投資者賠錢?

text

【亞太日報訊】香港如今是世界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場所之一,得益於多年來中國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然而對投資者而言,香港IPO大多都是一場失敗的押注,近年來多數企業IPO後的表現落後於大盤。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香港在2009至2011年間曾是全球第一大IPO場所。然而去年香港IPO表現尤其糟糕。據S&PCapitalIQ的數據顯示,在融資額超過3億美元的IPO當中,85%的股票在上市後第一年裏表現遜於基準股指。今年香港股市位居全球第四大IPO場所,而67%的股票在IPO後最初12個月的表現弱於大盤。今年迄今恒生指數累計上漲2.9%,2013年該指數上漲2.9%。

太平洋投資顧問(PacificSunAdvisor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曼特爾(AndyMantel)表示,他寧願買入已經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並等待一個更佳的買入時間。他說,香港有許多來自中國內地的股票,因此IPO所帶來的新鮮感並不那麼強,與其在IPO中以極高的價格購入股票,不如以更低的價格買入與之類似的已上市的股票。

不光眾多股票跑輸大市,且2013年裏77%的IPO,以及今年75%的IPO令投資者賠錢。

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在2013年上市後的最初12個月裏下跌65%;中國輝山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在上市後最初12個月下跌33%,這再次凸顯出香港IPO儘管是投行最賺錢的業務之一,但對投資者來說卻是失敗的賭注。

如今大量IPO表現不佳,與最初中國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北京方面著手對大型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而海外投資者爭相買入在當時快速成長的內地公司。例如在2005年,眾多大型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50倍超額認購的情況並不罕見,而當時只有12%的IPO表現弱於基準股指。

摩根大通公司駐香港的亞洲(不含日本)股權資本市場負責人孫臺維表示,近年來中國經濟放緩使投資者變得更加挑剔,投資者更青睞能直接受益於中國政策的股票。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目前折合年率增幅約7%,而2007年增長14.2%。

孫臺維表示,在2006年到2008年,人們對成為一宗IPO交易的基礎投資者熱情更高,因為當時的宏觀背景是,大部分的中國公司都會受益於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

現在香港IPO中獲利的投資者常常是投資於那些受益於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或是改善醫保系統努力的股票。

這其中一個行業就是快速增長的制藥業。到上周三,產品涵蓋癌症及心血管藥物的綠葉制藥(LuyePharmaGroup)股價自7月份上市以來累計上漲了80%。但在一個如此多新上市股票表現都弱於大市的情況下,像綠葉制藥這樣的股票仍是不多的亮點。

不過仍有許多公司在排隊等待上市,希望可以利用股價上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