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稅改 還是不能好好買國貨?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何婧媛】前不久,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16年4月8日起,境電商將按照貨物征收關稅,按進口環節征收增值稅、消費稅。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同時取消免征稅額。這標志著,跨境電商免稅時代就此終結。

此次新政對于跨境電商征稅的同時,針對個人海淘行為的行郵稅也提高了稅率。行郵稅是一種針對入境包裹的中國特色稅種,雖然名義上是將關稅和國內稅合并后的簡化稅,但這種簡化的稅率卻超出了國外關稅和消費稅的總和。常用品中最低的稅率也要10%以上,大部分是30%以上,而且有一大批如煙酒、鐘表、日用洗護、化妝品等產品的稅率征到了60%,這將直接導致國內消費者今后通過跨境電商購買海外產品時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使得海淘成本上升,從而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淘產品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對單次交易額低于500元的母嬰類等大眾消費品而言尤為突出。

其他國家如何征收入境商品稅?

近兩年來的海淘行業爆發式增長,在中國人最愛爆買的日本,當地官方不僅以退稅鼓勵外國人購物,他們對自己國民海外出游購物的行為也持鼓勵態度。日本稅關規定對價值不超過20萬日元(相當于1.2萬人民幣)的個人攜帶或托運物品免稅,超出免稅范圍時,征收標準也僅以海外購買價格的六折計算。而對于普通郵寄海淘的行為,相比于中國行郵稅只有50人民幣的免征稅額,日本對繳納稅額在1萬日元(約600人民幣)以下的包裹都直接放行。另外,如果是來自中國這類發展中國家的物品,日本還會以特惠國待遇免征或比WTO規定稅率更低的標準征收關稅。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對入境物品的全額征稅也比中國更寬容。相比之下,中國對所有入境郵寄物品都征收行郵稅,調整后的稅率為15%、30%和60%三檔。

特別是化妝品類按照最高標準60%征收,自此海淘化妝品變成跟“富人買游艇”一樣的奢侈行為。就單價在100元以內的化妝品來說,在原本行郵稅政策下,可享受免稅優惠。而按照現行的收稅政策,不僅要繳納11.9%的增值稅,還要繳納21%的消費稅,價格整體上漲32.9%。業內人士表示,來自日本、韓國的低價化妝品將面臨大幅漲價。總體來看,稅收新政實施后,海淘奶粉、零食、保健品等稅費將上浮。

提升海淘稅 國貨迎來春天?

“免稅”終結之后,雖然海淘成本有所上升,但這并不能取代海淘產品在市場的地位和消費者在國貨和洋貨之間的選擇。海淘在價格上相比一般進口商品,不管最低稅負是11.9%,還是行郵稅最低稅率15%,其綜合稅率水平仍然要低于進口商品的綜合稅率。

對于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影響莫過于對于此次海淘稅買單,有關部門向社會做出的解釋是,近年來利用行郵稅50元稅額免征“鉆空子“、日漸增多的稅收”套利“使得國家稅務流失嚴重。另一方面,短期來看,國外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必然會對國內一些競爭力處于劣勢的商品造成沖擊,有些國內企業可能會因此而破產,關稅的提高一部位原因是為了保護民族產業和企業員工。

提高關稅的影響僅僅只是打擊了國外商品保護了國內企業嗎?這種保護是建立侵害本國消費者權益作為代價。國內消費者原本最優的選擇被迫提高的價格,若想得到最優選擇必然付出更高的成本。以海淘代表性產品奶粉為例,國內奶粉屢出安全問題,更多的媽媽愿意選擇國外較優質的產品,但經濟規律又是殘酷的,需求曲線永遠朝右下傾斜,奶粉價格一上升就會有一批消費者被迫放棄。為什么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和信賴國外的產品,道理和原因其實不言而喻。那些只以牟利為目的不在乎產品質量和影響的國內生產廠商,需要的不是保護而是破產和審判。用提高關稅的方式保護國內“民族產業”,很難從實質上提高產業真正的水平,真正的提高國內產品的競爭力,靠的是自由的市場競爭,而不是偏袒一方提高關稅。這種方式解決國內產品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無異于一葉障目。中國費心盡力加入WTO,如今提高的關稅等同于重新構建起貿易的壁壘。

國貨要提升競爭力,不要指望打價格戰,而是要打品質戰。只有國貨自身的品質提高了,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那么必然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