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劉劼)早上七點半,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A123系統公司密歇根工廠的門口已很難找到停車位,白班和夜班工人剛剛完成交接,24小時運轉的生產線迎來了新的一天。
但是,2012年10月,這家專業開發和生產鋰離子電池和能量存儲系統的全球行業翹楚曾因經營困難宣告申請破產保護。2013年1月,來自中國的民營企業萬向集團在獲得美方批准後將其收購。一年後,工廠開始盈利,破產時離職的工人紛紛回來上班。
A123轉危為安的背後既有美國經濟週期變化的因素,更是因為受惠於中國迅速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電動汽車需求大增,政府也大力支持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公司決定投資3億美元將產能擴大一倍,在密歇根再建一處工廠。
萬向宣佈收購A123的消息曾經在美國引起波瀾。“沒有人一開始會主動傾向於讓一家中國公司來收購A123。但事實證明,萬向的收購是成功的,”A123首席執行官賈森·福西爾在位於密歇根州利沃尼亞市的公司辦公室對新華社記者說,“當時還有一家美國公司參加競購,它們的方案是關掉工廠,僅保留A123的知識產權。如果最後不是萬向勝出,你現在看到的工廠也許不復存在,我也不會坐在這裡。”
萬向成功收購A123的背後,中美兩大經濟體的結構互補性以及互利共贏關係日益加深。中國的資金和市場拯救了一個有著優質核心資產的美國企業,並挽救了數百個就業崗位;美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讓中國消費者享受了具有優良品質和性能的產品,也在管理上讓中國企業從中受益。這種良性互動也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
萬向美國公司總部所在的伊利諾伊州是美國對華商貿往來最密切的州之一。中國企業目前在當地創造的就業崗位有3000多個。但是,伊利諾伊的招商部門也有壓力,因為美國各州針對中國投資方的招商競爭非常激烈:提供便宜的土地、繁多稅收減免,也培養訓練有素且價格合理的勞動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南方州在成本上具有天然的優勢。
吸引中國投資是伊利諾伊州商務廳副廳長安德里亞·溫特斯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她說:“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投資環境不如鄰近的州那樣吸引人。州政府正著手進行工人福利和房產稅制度等結構性改革,以保持我們在投資環境上的競爭力。”
伊利諾伊州最大城市芝加哥的副市長史蒂文·科克剛剛結束上海之行。中國公司在這裡的投資迅速增長,在科克看來,這只是一個開始。“中國消費市場幾何式的增長以及跨國投資的迅猛發展勢頭讓我們看到,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歷史關頭,這是良性雙邊關係的重要指徵,”他說。
芝加哥東北三十英里的羅克福德是工業“銹帶”上的一座小城,這幾年經濟發展一直依靠遺存的製造業基礎和外國投資,萬向在羅克福德的數筆投資對小城有著非凡意義。
45歲的勞倫斯·莫裏西擔任市長已經10年,不久前他剛去中國為城市中心的幾個地產項目尋找投資人。他說:“美國有一些人對中國存在不少本不該有的誤解和困惑。我能做的就是在與商界、民眾的溝通過程中幫助消除誤解。”他還特別指出,在中國公司工作的美國人和他們的家人,對中國公司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和薪酬是心存感激的。
美國經濟和就業受益於中國投資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從美國的企業運作和營商環境中獲得新的啟發。萬向美國公司總經理倪頻說,萬向收購A123最大的收穫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經驗,萬向完成收購後給A123原有管理層保留了最大的自主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