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日系便利店在華受追捧 紛紛制定擴充計畫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導,日媒稱,在中國,日系各連鎖便利店公司的經營區域正在擴展。由於主力客戶年輕中等收入階層的增長,目前中國全境已經擁有約3500家日系便利店。隨著店鋪數量的增加,在城市區域新開店鋪也面臨著店鋪租金高企、人手不足等問題。

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7日報道,“我每天都在這兒買東西,感覺比國內的便利店更安全一些。”公司白領汪雪靜剛剛在北京的一家7-11便利店買了一份便當。

報導稱,店裏人氣最高的是在店裏現買現裝的便當。雖然比裝好盒的價錢稍高,但在白天時段,排隊的人還是絡繹不絕。甚至另一家便利店的管理人員也感歎“7-11的便當就是好吃”。其在口味上獲得的肯定已經使得品牌形象在北京確立起壓倒性優勢。

1996年,羅森成為第一家登陸中國市場的日系便利店企業,它也成為讓飯團、關東煮這種一度被認為在中國“根本賣不出去”的商品獲得高人氣的先驅者。現在羅森全力推廣的甜品和低糖蛋糕等產品也被消費者所接受,據說“要說甜品還得是羅森”的認識正在深入人心。

全家便利店則通過合資的中國企業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在上海,全家開設在地鐵站內的店鋪數量已經過百,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和學生。幾乎每家店鋪都設有用餐區域,這一點有效提升了銷售業績。

報導稱,各家便利店都在“吃”上面重視體現當地特色。比方說比起咖啡,豆漿的銷售更好。咖喱、牛肉蓋飯這種在日本常見的便當(對中國人來說)過於油膩,所以改成了以蔬菜為主的中國料理。不拘泥於“日式”服務這一點也逐漸成為一種特色。

截至2月底,7-11、羅森和全家在華店鋪數量分別達到1194家、655家和1530家。雖然以製造業為核心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令人擔憂,但個人消費的增長卻依舊堅挺。一些受經濟減速衝擊明顯的地區確實有顧客增長乏力的情況,但各家公司仍然充滿信心,堅信“城市區域的中等收入階層將會持續增長”,紛紛制定增加店鋪的計劃。

報導稱,但是中國市場也面臨著一些特有的壁壘。尤其讓各家公司頭疼的是店鋪租金的飛漲,加之比日本國內更貴的電費,“在上海開店的成本甚至比肩東京銀座”。店員人手不足也已經成為常態化問題。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僅靠等待求職者上門根本不夠。據7-11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已經通過去周邊城市招聘或者是為員工提供宿舍等待遇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