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主题报告中透露,中国正在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垂直起降方案和伞降方案。
目前两个方案均已完成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可回收用于太空发射的火箭零部件的系统,以降低发射成本,此次该消息得到了官方的证实。如果中国的可回收太空发射系统研制成功,对于中国未来的太空战略将具有重大意义。
高昂的发射成本一直是各国探索太空的“拦路虎”。 据统计,小型运载火箭发射一次大约需要2000万到3000万美元;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一次大约需要6000万到15000万美元;大型运载火箭发射一次大约需要2亿美元以上。
为了降低发射成本,各国设想了很多方法,其中就包括重复使用运载器。在这方面,目前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等民间航天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猎鹰9”号火箭
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已成功实现了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后,火箭第一级垂直降落到地面和海上平台。
“新谢泼德”火箭
2015年11月23日,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则实现了垂直飞跃到距地面100.5千米的高空后,精确垂直软着陆。
精确垂直软着陆虽然“前卫”,但同样存在不少缺点。据中国火箭回收项目研究员邓新宇表示,垂直降落技术需要携带额外的燃料,这意味着火箭只能携带较小的有效载荷。
同时,“猎鹰9”号火箭还使用了9台小型火箭发动机来创造推力,这降低了整个发射装置的可靠性与效率。而当前国际火箭主流发展趋势是加大推力、减少发动机数量。
另一种备选方案是运用“降落伞-气囊”系统。它包括使用一套被安装在第一级火箭内的群伞系统,还将得到多个传感器和一套引导降落的飞行控制系统的辅助,最终目标是像垂直降落技术那样让火箭精准地落入一处范围较小的回收区。
相较于垂直软着陆系统,“降落伞-气囊”方案技术难度更低而且发射运载能力更大,一旦成功应用,将大大降低太空发射成本,同时让中国的太空项目在国际上更具商业竞争力。
(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