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華商施乃康:菲中關係和則利、鬥則傷、信則達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淩朔 孫晶)菲律賓僑領、亞太經濟與文化交流協會主席施乃康見證過中菲關係史上不少譜寫友誼的節點性事件。“那時,兩國交好,互利共贏,惠及兩國民生。雖偶有爭議,但對話常在,無傷友好大局”。自黃岩島事件後,特別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後,“菲總統阿基諾三世一意孤行,傷害的不僅是兩國關係,更損及菲律賓的國家利益與民生進步”。

施乃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顧過去幾年阿基諾當局對華政策的一錯再錯,以及一系列錯誤對菲律賓民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期待候任總統能夠迅速開啟對話,儘快使兩國關係回歸正軌。

和則利——擱置爭議、和平共處、惠及民生

施乃康說,菲中兩國自古就有許多交流與合作的美好回憶,也存在一些爭議,但“兩國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爭議很正常,關鍵是如何有效管控分歧,珍惜已有的對話機制並共同尋找有建設性的方案。過去,在中菲有爭議海域,兩國漁民自由捕魚,並沒有分歧。他們甚至在遭遇極端天氣時共同躲避風雨,這樣的和平共處難道不好麼?”

施乃康說,2012年阿基諾挑起黃岩島事件後,損害的是菲律賓漁民的利益。他引用菲律賓國會參議院前議長埃德加多·安加拉的調查報告說,在菲律賓的一些漁村,多達半數的漁民失去生計,很多人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濟糧過活。有些人認為,正是阿基諾當局的不當做法導致了當地民生的惡化。

2012年後菲中關係驟冷,受影響的不止是菲律賓漁民。施乃康說,菲律賓重要的出口水果香蕉對中國出口受到影響,中國赴菲遊客也在減少,最終損失的是菲律賓的經濟利益,受到最切實傷害的是菲律賓人。

談到華商這兩年在菲律賓的境遇,施乃康說,阿基諾當局的錯誤決策直接影響菲中關係,菲律賓華僑華人也成為受害者。

“有些帶有民粹色彩、戴著有色眼鏡的菲律賓政客逼迫早就加入菲律賓國籍的華人站在屋頂上宣誓效忠。阿基諾本人甚至要求菲華社會最重要的社團菲華商聯總會在主流媒體上發表文章,支持阿基諾當局的南海政策,”施乃康說。

鬥則傷——法律包裹、政治伎倆、傷國欺民

談到眼下各方關注的南海仲裁案,施乃康認為,阿基諾當局執意推動仲裁案,實在是不計後果、種下惡果,不僅站不住腳,也不會給菲律賓爭得任何利益。這一“政治算盤”的背後,既有阿基諾的野心,也有美國人的伎倆。“但明眼人都清楚,這一‘算盤’並不精明,甚至漏洞百齣。”

其一,獲益的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施乃康說,美國重返亞洲、重返東南亞,其目的是“重新扮演起當年美國在東南亞條約組織中的主導角色。美國試圖以這一戰略為外衣,”讓東南亞國家服務於美國的利益。而“當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在理性面對時,阿基諾站了出來,甘願充當美國的棋子”。

其二,菲中之間並未窮盡對話渠道。施乃康說,中國和東盟2002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已將制訂“南海行為準則”作為工作目標,雙方已就此進行多輪磋商,為最終和平解決南海主權爭議創造了條件。“菲律賓對中國發起南海仲裁,實際上等於片面撕毀了菲律賓曾經參與簽署的《宣言》,既不尊重中國,也不尊重自己,更不尊重東盟,給人一種破壞地區秩序與規則的印象,最終傷及菲律賓的國家形象與信譽”。

其三,仲裁並不能解決菲中爭議的實質。施乃康說,菲律賓選擇仲裁這種既不具約束力也不具強制力的方式,“就是為了造勢和攪局,給中國施壓,其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施乃康說,菲華各界始終認為,仲裁不能解決南海問題和菲中爭議,相反,只會使問題越變越複雜,讓菲中關係中的那個結越扣越緊。“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糾紛,最終要想和平解決,還是需要雙方坐下來談判磋商。訴諸仲裁,不論菲律賓是贏是輸,菲律賓的民眾都不會從這場政治戲中得到任何利益,民生甚至會越發艱難”。

信則達——重建互信、重啟對話、重回正軌

施乃康表示,由於阿基諾三世的一系列政策並不代表國家利益與民眾利益,希望候任總統杜特爾特上臺後以大局為重,重啟菲中對話。

事實上,即便是在阿基諾三世提起仲裁後,中國也從未切斷在東盟框架下與菲律賓的正常經貿往來及民間往來。2015年,中國是菲律賓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和遊客來源國,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場。這些數據不僅暗示兩國間多年來積累的經貿合作紐帶牢不可破,也明示菲律賓,和則利、鬥則傷的道理。

施乃康說,他注意到,近來,菲中雙邊關係正出現一些積極信號,杜特爾特多次釋放出與中國互動的興趣,提到了雙邊對話、合作模式,甚至提到用中國技術和中國經驗在菲修建鐵路、改善民生。

“我們認為,未來的雙邊關係中應多一些溝通,少一些刺激,多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少一些惹麻煩的舉動”。施乃康還認為:“新型大小國之間的關係應基於雙贏與合作,基於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基於不對抗、不衝突。重建互信,關係自會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