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强基计划,来了!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36所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近日陆续发布招生简章。此举标志着这一新的招生计划全面启动,进入实施阶段。
从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看,强基计划将招生和培养改革一体化,同时,不再给学生所谓的降分录取优惠,而是以高考成绩为入围学校校测的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高考成绩与校测成绩进行录取。考生报名申请强基计划,必须有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不能再功利地只盯着被录取。
从今年年初教育部宣布将实施强基计划以来,对于强基计划,就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我注意到,很多解读都还是基于怎样获得降分优惠、怎样抓住强基计划机会进名校等,这其实和强基计划培养基础学科专业拔尖人才的改革初衷背道而驰。
与之前的自主招生方式不同,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进行招生的专业,主要是基础学科专业,而且明确规定,被强基计划录取后,要采取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进行培养,不得“换专业”;如果要“换专业”,也只能是同类专业内换,如从化学专业的强基计划班,转到化学专业的普通班。对于那些不管专业、先考上名校再说,或是没有明确的志趣投身基础学科专业领域的学生来说,必须好好思量。
强基计划安排在各省统一高考录取的最优先批次录取,这给学生进入这些名校提供了多一次的机会,申请报名强基计划不被录取,不影响后续志愿录取。但学生不能仅从“多一个机会”的功利化思维来看待强基计划,在报名时要想好自己是不是真想进这所学校、这个专业。
▲武汉大学近日发布的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根据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强基计划也不再给学生降分录取优惠,包括对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的学生也是如此。普通学生报名强基计划后,能否入围校测,要看高考分数是否达到强基计划的入围线,各校强基计划投档线,由高校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3倍或者4倍不等),结合报名考生的高考分数划定。
竞赛获奖的学生,在入围校测时,有一定“优惠”,高考分数只需达到本省的一本线,但入围校测后,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校测,按高考成绩85%,大学测试成绩15%算综合分,综合分如果低于录取普通类考生的最低综合分,也不能被录取。也就是说,最终的录取标准是一样的。
按照高考成绩85%,大学校测成绩15%的综合评分计算方式,如果一名入围校测的考生的高考分数比另一名同学低20分(满分750),那么,他必须在满分100分校测中,比另一名同学高15分以上,才能超过另一名同学的综合评分。
这其实是对“参加强基计划是为了获得降分录取”的想法釜底抽薪。
强基计划强调的是多元评价,这是与之前的自主招生方式的一大不同。传统的自主招生方式之所以被部分学校、学生以及培训机构功利对待,是因为通过测试的学生可以拿到实实在在的降分录取优惠。这让自主招生本就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在申请时,也存在包装材料(以便通过初审入围)的弄虚作假现象。
多元评价的强基计划并没有申请报名后的初审环节,竞赛获奖的学生申请只是提交自己的获奖证明。能否入围完全看高考成绩,进入校测后是否被录取,要看综合评分。这就建立起统一考试+个性特长+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待强基计划,也就必须有多元评价的思维。
目前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为36所,未来随着强基计划的推进,参加强基计划的高校会更多。同时,我国各地在新高考改革中,也会在省内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的实施,将有望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
□熊丙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