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和1岁10个月的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儿痊愈出院。 殷立勤 摄
中新网上海3月13日电 题:上海新冠肺炎患儿清零 “大白”妈妈们用爱与责任照护孩子
记者陈静
13日,10岁和1岁10个月的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儿痊愈出院,上海实现新冠肺炎确诊儿童病例清零。
这两个孩子是一对兄妹。他们全家9人中有8人确诊罹患新冠肺炎,是典型的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
妹妹和医护“妈妈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殷立勤 摄
兄妹两人都在2月14日被收治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专门的负压病房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观察和护理,兄妹俩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并不断康复。在这期间,他们也和医护人员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出院时依依不舍地和“大白”妈妈们告别。
治疗和照顾没有家长陪护的传染病患儿,对于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来说,也是多年来第一次,除了治疗,她们还承担了“妈妈”的责任。
“大白”妈妈对妹妹的照顾细致入微。 儿科医院供图
1岁多的妹妹刚入院时,非常抗拒陌生环境,医护人员一靠近,她就哭。为了“套近乎”,护士们想尽办法。孩子妈妈透露,妹妹是个吃货,最喜欢吃虾。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立即联系给妹妹准备虾。
午餐时分,穿着隔离服、戴着两层手套的护士耐心地在病房里剥着虾,终于成功引起情绪低落的妹妹的注意。妹妹吃下第一口虾时,整个病房的“大白”妈妈们都开心不已了。“妹妹吃虾了!”“太好了!”传染科治疗团队的微信群里,医护“妈妈们”为妹妹的转变由衷地喜悦。妹妹的心门也从此打开了,如今,她不但喜欢粘着病房里的“大白”妈妈,还恢复了小吃货本色。
卡通漫画让妹妹开心不已。 儿科医院供图
每天24小时留在负压隔离病房的“一尺三寸地”,对好动的小患儿是考验,对24小时陪护的“大白”妈妈们更是挑战,她们想尽各种办法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些色彩。护士王佳丽把女儿的漂亮头绳带来病房,每天给妹妹扎造型各异的辫子。酸奶、水果、小零食……护士们把自己的加餐往隔离病房里送,医院还准备了各种画笔和纸,一时间,病房里也因为孩子们的画作变得多彩起来。
看着其他小病友陆续出院,妹妹又沮丧了。为了逗妹妹开心,大白妈妈们在防护服上画上卡通图案,走进病房的那一刻,妹妹小脸上重新绽放笑容。小姑娘还开心地和大白妈妈一起跳起舞来。
医护“妈妈”们用爱护理孩子 儿科医院供图
据了解,目前,兄妹俩两次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阴性,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指南,达到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至此,儿科医院收治的11例儿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全部出院。
护士长夏爱梅对记者透露,大些的孩子除了接受治疗,更需被顾及心理需求。看着自己不能出院,孩子们常会紧张焦虑,甚至担心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常会陪伴孩子们,和他们聊聊天、解释病情,帮他们放松心情、缓解焦虑,给他们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感染科主任曾玫介绍表示,新冠病毒早期、中期的传染性非常强,目前确诊的患儿中,大多是家庭聚集病例,家长感染新冠病毒后再传染给孩子。
作为传染感染性疾病专家,曾玫教授和她的团队为患儿们制定了一套精简又适宜儿童的治疗方案:对于非重症的儿童患儿均给予口服对症治疗,根据患儿依从性给予中成药辩证治疗,非重症病例无需抗病毒和经验抗生素治疗,常规筛查流感,避免经验过度使用奥司他韦;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从所有治愈患儿情况看,儿科医院传染病团队这套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儿童病例清零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的医护人员零感染,且没有一例患儿病情转为重症。”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教授表示,但是目前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不能松懈,不能麻痹大意。
医护“妈妈们”想尽办法逗妹妹开心。 儿科医院供图
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对记者表示,儿科医院将继续加强院内督查,毫不松懈做好战疫工作;针对近期海外疫情发展迅速的情况,医院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语·疫”线上多语翻译服务队合作,24小时提供翻译服务。
国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也是唯一具有集医、教、研为一体多学科紧密合作完整保留小儿传染和感染病专业特色的学科,是国家和上海市小儿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定点医疗单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