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軍情觀察 | 中印航展:一個華山論劍一個比武招親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評論員儲殷

第11屆印度航展2月14日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開幕,為期5天,吸引了270家印度公司和包括歐洲空中客車、法國達索和美國波音在內的279外國企業前來參展,預計將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屆。

2月17日,人們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行的第11屆印度航展上觀看飛行表演。 兩年一度的印度航展當日進入第4天。

對於印度一些狂熱的大國主義者來說,這樣的航展不僅被作為印度大國崛起的象徵,而且也被用來有意無意地與3個多月前的中國的珠海航展做比較。

然而坦率來說,雖然都是航展,但是由於中印兩國發展狀態的不同,兩國的航展其實在本質上存在著重大的差異。

差異在哪里呢?

一個是高手過招、華山論劍,一個則是鑼鼓喧天、軍火促銷。

雖然同為航展,但在印度航展上,“生意”氛圍要更濃些。在印度未來巨額軍火訂單誘惑下,印度航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大軍火巨頭搞推銷的“獵富”良機。本屆航展共展示72架各型飛機,其中不乏各國軍火商向印度推銷的重頭產品。比如法國達索公司就一口氣拿出了3架陣風戰機,不可為誠意不足。

印度購買的法制“陣風”戰鬥機。

當然這種誠意滿滿的背後,多少有些拿印度方面當冤大頭的意思。比如印度方面在與達索達成的36架陣風戰機的採購中,總計要付出約89億美元,明顯是吃了大虧,因為平均2.47億美元一架的採購單價差不多比美國最新式的F-35A戰機還要貴上一倍。

印度方面當然也並不總是樂意當這種人傻錢多的豪門,所以在這次班加羅爾的航展上,印度總理莫迪也提出了“印度製造”的口號。為了贏得印度方面的好感,也為了贏得未來更多的合同,各國軍火巨頭也紛紛打出了相應的印度計劃,比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正在與印度政府商討在印度本土建工廠,生產F-16戰機。

瑞典薩博公司對類似方案也有興趣,他們公司生產的JAS 39“鷹獅”戰鬥機性能與F-16類似,而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則表示,將會提供最新式的蘇霍伊和米格戰機,投標印度空軍未來400架戰鬥機的採購計劃。

相比於眾商雲集的印度航展,通過珠海航展推動的國際軍火生意就要少許多。除了上屆珠海航展後,中俄簽署蘇-35戰機採購合同外,本屆珠海航展未傳出有金額可以和印度陣風戰機採購合同相比的大額訂單。但是珠海航展最亮眼之處在於以第四代戰機殲-20為代表的中國空軍新式裝備的集體亮相,這是印度航展所完全不可比的。

印度購買的俄制蘇-30戰鬥機。

空軍司令馬曉天關於殲-20“暫時沒有外銷計劃”的表態令許多國人感動:中國第一次擁有了一款“限制級”的戰機,其他國家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買不到比這更好的傢伙。

可以說隨著近幾年中國先進軍事裝備井噴式的發展,珠海航展成為世界瞭解中國軍事現代化發展最新成果的一個窗口,它更多的是比武切磋的高手道場,而不是軍工先進國家向落後國家兜售武器的賣場。相比而言,班加羅爾旺盛的人氣背後,實在是印度軍工國防說不出口的尷尬。雖然印度一直以軍事強國自居,但其軍隊武器系統一直難以實現自給自足,其國產機型僅有LCA“光輝”戰機和新下線的國產預警機“撐門面”,而且國產化率有限,機載設備嚴重依賴進口。研製第四代戰機的夢想還停留在模型階段。

這導致了印度軍隊先進武器雖多,卻是從全世界各國采買拼湊而來的大雜燴。這樣的武器配置,雖然樣子漂亮,卻嚴重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因為資訊化條件下的高技術戰爭是現代戰爭體系間的對抗,單純裝備的優劣並不能決定軍力的高低。印度東家買、西家湊拼起來的裝備在體系整合方面會面臨巨大的困難,掣肘實戰能力。

也正因為此,雖然從中印航展“熱點”的差異可以看出,印度的軍火採購環境遠比中國要好得多,所能買到的傢伙在一些方面的確會領先中國國產現役裝備,但印度軍隊的戰鬥能力距離中國仍然差距遙遠。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其實展示了包括各型先進戰鬥機、戰略運輸機、遠程轟炸、預警機在內的一整套能夠獨立自主、不受制於人的空戰體系。這是印度軍隊在短時期內望塵莫及的。

坦率而言,賣武器其實和抄作業挺像。好學生不介意給差學生抄點作業來換點好處,這是因為你抄到答案抄不到方法,甚至還會越抄越笨,但是對於聰明孩子,一些解題的心得體會就要儘量保密了。發達國家為什麼願意賣印度而不是賣中國,終歸還是這樣的小心思在作祟。說到底,中印航展間的差異與其說體現於參展戰機的優劣和豐富,不如說是體現出兩國國防工業體系存在的代差,以及由此在發達國家引發的不同反應。

軍事強國不是“買”出來的,在國防方面,所有的國家都是自私的,真正好的殺器是絕不會拿出來與人分享的。以酷愛秀肌肉也熱衷做生意的美國來說,雖然美國熱衷於通過航展上的作秀來向其他國家推銷各種大殺器,但自己真正的寶貝,往往也只是用來示威而不出售。比如美國空軍“御用”的F-22A“猛禽”戰機就是典型。

所以,班加羅爾航展是挺熱鬧的,但是它與其說是印度的光榮,不如說是印度的尷尬。

作者簡介:

儲殷,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海外利益保護、國際關係研究。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