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多為國外過期戰備肉 流向二三線城市

新京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僵尸肉”的消息上周被公布出來,立馬引起各方驚嘆和熱議。海關總署查處走私凍品貨價超30億元,包括凍雞翅、凍牛肉等副產品10余萬噸,甚至有超四十年的陳年“僵尸肉”。它們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宵夜攤、餐廳。

根據已披露的陳年肉集散城市長沙為樣本,涉事10萬噸凍肉折合2億斤,以餐館最常見的青椒肉絲為例,每盤用凍肉250g,可做出2億盤青椒肉絲。這意味著,722萬人口的長沙以每天人均一盤的速度,需27天才能全部吃完。如果以散裝雞翅每個50g來算,可做出20億個烤翅。700多萬長沙市民每天吃一個雞翅,需277天才能消耗完。

當然,消息也引起了質疑,有人指出四十多年的倉儲、冷凍費用超過了凍肉本身價值,走私并不劃算。

“僵尸肉”到底來自哪里?是否能檢測出實際肉齡?帶著這些疑問,新京報記者采訪初步還原過期陳年凍肉的來源和流向,“僵尸肉”多為國外替換的戰略儲備物資,流向二三線城市的小餐館。更令人擔憂的是,“僵尸肉”還面臨肉齡檢測難,無法判斷出實際存放年齡。

一問 “僵尸肉”從哪里來?

多為國外過期戰備肉

據報道,此次查處的走私凍肉中,包裝上生產日期顯示“肉齡”長達三四十年,甚至有“70后”凍肉。

一位長期從事牛肉貿易的崔某告訴新京報記者,這種陳年凍肉多為國外的戰略儲備物資,以美國為主。在倉儲物資的替換中,部分陳年牛肉開始流通向市場。“長時間冷凍保存后,牛肉表面區域已開始氧化發黑,所以不會直接作為凍品肉賣給消費者。而經過餐館用鹵制、煎炸的烹飪方式處理后,能掩蓋牛肉賣相,口感幾乎與正常牛肉沒有區別,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開來。”崔某說。

據了解,出于戰略儲備和穩定價格的需要,各國都會主動將大量肉類冷凍儲存。以我國在2007年頒布的《中央儲備肉管理辦法》規定,凍豬肉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凍牛、羊肉原則上不輪換,每輪儲存8個月左右。

“對牛羊肉等凍品的保質期,國內規定一般是8個月到12個月左右,超期后不得解凍。但國際上其他國家保存時間要更長,普遍達2年。”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各國對冷凍肉的保質期有詳細規定,但冷庫的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并非全部嚴格執行標準。

事實上,陳年戰略儲備肉的身影在國際上也是屢次出現。2010年,俄羅斯內務部經濟安全局在別爾哥羅德州破獲一起肉制品走私案,在冷戰期間儲備、凍齡超過30年的“戰備肉”從美國、巴西、比利時、加拿大經烏克蘭走私入俄,犯罪團伙從事此勾當已有數年時間。

二問 長年冷凍費用有多高?

成本低每年每噸僅17元

“僵尸肉”被公布后也引起了許多質疑,網上有消費者稱四十多年的倉儲、冷凍費用,甚至要超過凍肉本身的價值,沒必要花大力氣走私進入國內。

真的是如此嗎?

一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與盈利性冷庫需要考慮倉儲、電費不同,這種戰略儲備肉的儲藏成本非常低廉。作為戰備物資儲存的肉類,折算后的冷凍成本約為每噸17元/年左右。

也正是低廉的儲藏成本和價格,催生了近年來走私過期陳年肉的市場熱潮。該人士稱,售價低于30-40元區間的牛肉,就有這樣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