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8月1日,台灣高雄發生氣爆慘案,造成多人死傷。8月4日,香港《南華早報》發表評論性文章,分析台灣石化產業結構,稱此前的高雄氣爆慘案很可能衍生出新一波的反石化運動。以下為摘編:
8.1高雄氣爆慘案,不但凸顯出高雄市政府缺乏管理石化業的能力,同時也凸顯出台灣石化業的前途堪慮。台灣各縣市有八大石化工業區,都歸中央政府管理,長期與地方政府脫節,不管是高雄消防局或環保局,並不易確切掌握石化業的異常狀況。以8.1氣爆慘案為例,早在晚上8點多就發生氣體外泄,但高雄市府救災人員到現場3個小時之後,仍然缺乏足夠情報找出始作俑者,最後不幸發生氣爆,還導致4名市府人員喪生。
2011年,台灣石化工業產值高達新台幣1兆7000億元,與液晶面板、資訊半導體合稱“台灣三大兆元產業。石化工業產值占台灣製造業30%,光是乙烯產能,台灣就名列全球第九大,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維持出口總額25%以上。
在台灣產業發展史上,石化業是繼紡織業之後,與電子業並駕齊驅的第二次產業升級代表。1973年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中國石油(簡稱中油)在高雄林園設立煉油總廠,高雄迅速成為台灣石化業的發展重鎮。台灣較具規模的石化工業區,除了桃園中油煉油廠、麥寮台塑六輕之外,其他五個都分佈在大高雄地區,從南到北包括林園、大發、仁武、大社、左營等地,生產台灣高達70%的石化原料。
歷經40多年的長期經營,大高雄已經成為台灣分佈面積最廣、產值最高的石化工業區,地下管線密集串接,幾乎貫穿了整個高雄市區。隨著中油發展,也滋養出李長榮、中石化、中纖、國喬、台聚、大連、台橡等高雄在地民營企業,創造出30多萬個就業機會,攸關超過百萬高雄居民生計。
問題是,石化業所衍生的工業污染和工安事件,也高居各種產業之冠,不但在台灣各地引發無數民怨,更成為環保團體的抵制首犯。1987年6月,高雄後勁居民首度爆發要求中油第五輕油裂解廠(五輕)遷廠的群眾抗議運動,中油最後在1990年做出15億回饋金和25年(2015年)遷廠的承諾,後勁居民才讓五輕在1994年建成營運。
台灣的反石化環保運動,後來更全力集中在反對2005年提出、預定投資高達新台幣9336億元的國光石化開發案 ,原本預計在雲林離島工業區興建,卻因為環境影響評估沒通過,不得不在2008年轉往彰化,結果最後仍然因為卡在環評,馬英九基於2012年連任選舉考量,最後在2011年4月宣佈不支持興建,使反石化環保運動得到空前勝利。
但即使成功卡住國光石化開發案,環保團體針對現有的石化工業區,發現中油五輕25年遷廠承諾,並不容易落實。首先是高雄產業轉型緩慢,一旦中油五輕斷然遷廠,必將導致當地大量失業,年事已大的五輕員工並不容易轉業。其次是如果比照同樣的25年退役標準,位於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的中油三輕啟用於1979年,中油四輕啟用於1984年,長年所造成的空氣和河川污染,都遠比五輕還要嚴重,顯然更有理由要求退役,但不管是三輕或四輕,目前仍無退役打算。
三輕、四輕和五輕都位居高雄,原本因為高雄產業發展不順,員工轉業困難,中油已經準備以“五輕實際是從1994年才開始營運為由,希望再延長4年才正式退役,但歷經8.1氣爆慘案,不管是後勁居民、環保團體或高雄市府,針對明年中油五輕的遷廠承諾,已經更難有讓步餘地。
事實上,陳菊市長所面對的高雄發展困境,早在1998-2006年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期間就已經看到。當時謝市長也曾為了降低高雄經濟對石化業的依賴比重,試圖推動“多功能經貿園區,希望結合海運、轉運、倉儲、軟體、通訊、金融、貿易、商務、文化休閒等綜合性產業,使高雄成為亞太營運樞紐。但由於當時陳水扁政府遲遲無法落實兩岸三通,高雄的產業轉型並未成功。
歷史證明,陳水扁政府2000-2008年無法落實兩岸三通,對高雄港和高雄經濟所造成的機遇流失,堪稱是致命打擊。 2000年高雄港還排名全球第四,但2010年已經跌到第12名,總貨櫃裝卸量只有918萬TEU,相較於第一名上海2907萬TEU、第二名新加坡2843萬TEU、第三名香港2353萬TEU,落後已經非常遙遠。2010年全球20大貨櫃港,中國港口就佔9席,全球貨櫃幾乎高達三分之二,都是經由中國九大港口進出。
2006年起擔任高雄市長的陳菊,儘管在2008年終於等到馬英九政府開放兩岸三通,但對高雄港的起死回生已經太晚。執政8年至今,儘管陳菊市長陸續透過舉辦世界運動會、興建藝術中心、會展中心、流行音樂海洋文化中心、發展遊艇業、發展海灣城市,試圖改變高雄的產業結構,但高雄長期作為台灣石化業的發展重鎮,所累積的就業依賴和陳年積弊,並非高雄市長一人所能克服。
高雄的產業轉型失敗,導致石化業繼續作為高雄的主力產業,但8.1氣爆慘案所形成的反石化壓力,很可能使反石化環保運動增加新的抗爭能量。 為了呼應“市民有知的權利訴求,陳菊市長已經承諾市府將公佈高雄地下管線圖,並要求經濟部所屬國公營事業單位及各工業區、加工區、科學園區,將所有工業管線、雨污水管線、民生事業管線的圖資及監控機制送到高雄市府,但經濟部至今仍以“需要通盤考量為由拒絕配合。
據了解,經濟部所以猶豫公佈地下管線圖,是擔心很可能導致管線附近的房地產下跌,衝擊好不容易復甦的台灣經濟。與房地產業關係密切的台中市長胡志強,更直接表達反對立場,認為後遺症太大,不宜輕率公佈。
台灣在2011年停建國光石化之後,2014年高雄氣爆慘案,很可能衍生出新一波的反石化運動。眼看台灣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加上中韓自貿協定即將在年底前簽署,以及2015-16年可能啟動RCEP區域貿易協定,三大利空接踵而至,台灣石化業恐怕也將在未來幾年,醞釀出新一波出走潮,對台灣經濟的傷害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