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勞動者盼市道回暖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黃歆)鄧志堅在中餐館當廚師30多年了。他告訴記者,每逢生意轉淡,有的僱主就會裁員,導致工人工作量變相增加。他曾目睹有員工因過於忙碌,把未經清洗的蔬菜,直接拿去烹調。今年市道不佳,他擔心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食肆口碑會變差,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鄧志堅的擔憂不是個別現象。

香港飲食業職工總會日前發佈消息稱,因近期市道疲弱,工會在40餘天內收到18間酒樓食肆結業的消息,涉及1075名員工;同時,有不少餐廳裁減人手,重整業務,並減少兼職及臨時工的聘用。

飲食業職工總會主席郭宏興表示,市道欠佳,加上內地旅客數目下跌,嚴重影響飲食業界生計。他介紹說,近期結業的18間食肆包括位於香港仔、尖沙咀、上水等地的中式酒樓、日式餐廳、茶餐廳等,而去年同期只有三至五間食肆結業。

香港工會聯合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也很擔憂社會經濟出現“惡性循環”。他說,飲食、零售等行業生意轉差會造成失業率上升,最近香港失業率升至3.4%左右,雖然上升幅度不高,但“這是一個警告”。

他表示,失業率升高,人們就會傾向於減少消費,大家對社會經濟預期變差會造成更多店舖倒閉,而這會致使更多人失業。“目前還沒有很嚴重,但有苗頭,我們都比較緊張,希望能及時扭轉,如果惡性循環形成氣候,挽救很困難。”黃國健說。

香港消費服務業佔本地GDP的比重雖然不高,但是雇傭工人總數比其他行業多,對就業影響較大。從去年第三、四季度開始,零售、飲食、旅遊等行業就走下坡路,相關的住宿、的士等服務業也受到影響,今年情況更嚴重。

位於銅鑼灣中心地帶的時代廣場,是香港最受歡迎的旅遊點之一,匯聚不同名店和食肆,每日人流曾高達15萬。30日是內地“五一”小長假第一天,時代廣場人流未見明顯增加。

在一家名店做導購的廖小姐告訴記者,顧客較以往顯著減少,直接影響到銷售業績,自己的薪水下降超過10%。目前她還沒聽說公司有裁員計劃,不過聽朋友說,有著名國際品牌的導購員被裁減。

不久前香港著名旅遊景點迪士尼在2015年凈虧損1.48億港元後,宣佈裁員近百人,令港人對世道冷暖尤為印象深刻。

“市場狀況起起落落,也是正常的,也許今年旅客喜歡去其他地方,像韓國、新加坡,希望以後香港行情會變好。”廖小姐說。

黃國健認為,內、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目前香港消費服務業的困境。去年以來,因為匯率波動、內地經濟下行、美國加息以及香港社會出現“排內情緒”等原因,訪港旅客人數、特別是內地旅客人數大幅下降,使得主要依靠外來旅客的香港消費服務行業受到很大打擊。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訪港旅客同比下跌約10.9%;2月零售貨值創下1999年以來最大跌幅;一季度內地訪港旅行團暴跌六成。

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表示,今年“五一”假期的酒店訂房率較往年遜色,只會比平常週末好少許。他說,“五一”假期主要針對內地旅客,商務客較少,因此港島區酒店的旅客會比去年同期下跌大約百分之八至十。不過酒店業尚有盈利,未有裁員問題。

比起外來遊客銳減,黃國健更擔心財富效應消失等內部因素。他說,美國加息令香港樓價下降,有戶型價格降幅甚至達到20%以上,財富效應消失,人們消費意願降低,由此導致的一系列後果影響到基層工友。

飲食業職工總會調查發現,雖然巿道較差,但僱員的勞動強度反而增加。香港飲食業的人手不足問題長期存在,市道轉差時僱主一般傾向削減人手、降低營運開支,令人手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

郭宏興說,調查反映業界發展有倒退跡象,僱員對前景看法轉趨保守,對凍薪裁員、縮減人手的憂慮增加,甚至不太看好香港整體經濟前景。

長期關注勞工界的黃國健表示,“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希望香港經濟站穩腳跟,不要出現大波動,就業不惡化。“現在通脹上升,尤其食物價錢上漲,希望工人待遇也能提高。”

鄧志堅說,現在業界不少工人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卻沒有地方可以休息。他希望僱主能夠為員工安排休息室,不要讓工友們過度勞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