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一台音樂劇——外百老彙舞臺上的列儂

新華社

text

(新華社記者李大玖)一把吉他,一台鋼琴,兩個人,沒有化粧,沒有道具,沒有背景,獨白加演唱,就是音樂劇《列儂:透過玻璃洋蔥》的全部。

如此簡單的表演形式,在英國西區演了三個月,在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演了20多年。自10月3日晚間在紐約外百老彙登臺以來,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場場滿座。每次演出結束,觀眾都起立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永遠的草莓地》是英國甲殼蟲樂隊主唱列儂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主演約翰·沃特斯首先以英國利物浦口音敘述了列儂童年時對草莓地的迷戀,列儂長大後的迷茫,然後開始唱歌。沃特斯將英國式的搖滾風格和嬉皮士藍調融為一爐,嗓音像列儂一樣略帶沙啞,歌聲似乎比列儂更帶魔幻色彩:“讓我帶你去吧,因為我要去草莓地。沒有什么是真的,沒有什么值得牽掛。

沃特斯生於英國,是澳大利亞知名影視、舞臺劇演員和音樂家,得過多個表演獎。他身著皮夾克牛仔褲,短髮,既沒有留列儂標誌性的長髮,也沒有戴厚厚鏡片的眼鏡。歌曲的演唱風格也是沃特斯式的,“我要用我自己的風格演繹列儂的歌曲,用我自己的方式詮釋列儂的靈魂,沃特斯告訴新華社記者。

沃特斯說,這部音樂劇“製作成本幾乎等於零。

沃特斯青年時代受列儂的影響至深,“是列儂引導我熱愛音樂成為歌手。1980年,列儂在紐約被狂熱歌迷開槍打死,令全世界歌迷悲痛萬分,直至今日,許多歌迷常常在列儂生日和忌日前後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1992年,沃特斯決定以自己的方式來紀念列儂——以列儂的生平和主要歌曲為主線,自編自導自演一部關於列儂的音樂劇。

沃特斯查找了大量與列儂有關的資料,反復聆聽列儂各個時期的歌曲,從中精選了31首,根據列儂生平撰寫列儂的內心獨白,然後將這些獨白與歌曲連接起來,成為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他邀請歌手兼鋼琴家斯圖爾特·達立艾塔演奏鋼琴並負責和聲。

兩人一拍即合,經過配樂、編排之後,一部兩個人的音樂劇就這樣誕生了。他們將這部劇命名為《列儂:透過玻璃洋蔥》。一方面是因為《玻璃洋蔥》是甲殼蟲樂隊一支歌的歌名;另一方面,列儂那厚厚的鏡片如同洋蔥圈一般層層相疊。

最初這部劇在悉尼一家酒店裏的小舞臺演出,立刻受到歡迎。後來在悉尼歌劇院以及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劇院巡演,所向披靡。“我希望這部劇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列儂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欣賞他那苦樂參半的幽默,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和超凡脫俗的氣質,而不僅僅是看一場演出而已,沃特斯說。

“過去20年我帶著這部劇走遍了世界各地,對於這次在紐約的首演我感到十分興奮,他說。

音樂劇以列儂名曲《想像》結束,這首歌再現了列儂作為和平鬥士實現世界大同的願望。沃特斯希望觀眾“帶著愛與和平走齣劇院,雖然這些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是從列儂生活的時代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混亂和戰爭從未平息。

演出後,全體觀眾起立鼓掌,向沃特斯,又或許是向列儂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