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華僑農場“蝶變”

text

新華社南寧5月27日電

題:中國最大華僑農場“蝶變”

新華社記者熊紅明、華曄迪

從華僑農場轉型為華僑投資區,再升級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最大華僑農場廣西武鳴華僑農場正在中國與東盟緊密合作的推動下,經歷著從蔗林遍野的農業種植農場向工廠林立、街道寬敞的現代化華僑城“蝶變”。

總面積180平方公里的武鳴華僑農場如今正式定名為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半個多世紀以來,這裡先後安置了印尼、越南、緬甸等9個東盟國家的歸僑僑眷120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

1960年,15歲福建籍華僑陳珠定從印尼三寶壟返回中國,成為武鳴華僑農場團結農場三隊的一名農業工人。“當時條件很艱苦,大家就住在低矮的平房裏,吃穿住都成問題。”陳珠定說,回國50多年,最大的夢想就是像城裏人一樣住上好房子、生活有保障、孩子們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如今,陳珠定的夢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與東南亞各國華僑血脈相連,讓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服務中國面向東盟的產業合作中具有濃厚的親情色彩。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印尼金光集團、泰國正大集團、百威啤酒、凱斯紐荷蘭、美國波爾、美國嘉吉、雙匯集團、中糧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200多家企業爭相進駐,並形成了食品加工和生物醫藥兩大優勢產業,預計2015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300億元,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了從種植甘蔗、木薯的落後農場,向現代化產業聚集的工業新城轉型。

產業的聚集,加速了陳珠定等萬名歸僑城市夢想的實現。2012年以來,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棚戶區改造,引導農場居民整體搬遷,規劃建設了總投資約25億元的“華僑城”項目,農場職工通過舊房置換便可搬進現代化設施齊全的公寓樓。

去年10月,陳珠定和妻子告別了蝸居了53年的破舊瓦房,和其他1480戶農場職工一起喜遷新居,成為“華僑城”第一批居民。站在陳珠定家的陽臺,往北50米的地方就能看見一片片低矮破舊的農場職工房,那裏將成為“華僑城”三期項目所在地。按照計劃,開發區今年底將完成第二批共2165戶職工的搬遷計劃,更多的歸僑將在“華僑城”內實現安居夢。

根據政策,陳珠定每月可享受2050元的養老金,作為以房換房的“華僑城”產權戶,他還享有10平方米商業用房30年收益權。從2012年起,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推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孩子的讀書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說起目前的生活,陳珠定說:“我很幸福,我們全家人都很知足。”

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日,來自印尼全國各地的華人都會聚集在印尼三寶壟市,人們敲響鑼鼓、舞動龍獅,隆重紀念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在中爪哇的登陸,這是年屆古稀的陳珠定最為難忘的青春記憶。

“中國和東盟只有友好合作,才能給各國人民帶來美好生活。”陳珠定說,如果有機會,他很想回到三寶壟區拜訪親戚,與他們分享自己在“華僑城”裏的美好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