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裁员潮中的华人工程师:毕业即失业,工作签证面临取消

腾讯科技

text

“当时还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这么快就到自己头上了。”Uber旗下共享单车业务Jump工程师Josh在接受腾讯新闻《潜望》采访时,这样感叹道。

2个月前,Josh第一次在手机上刷到“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将突破百万”这条新闻,当时的他按照公司居家工作的要求,已经在家办工一周。

几周后,他被加入了一场特殊的公司电话会议,中高层在会上挨个讲话,有些是照本宣科,有些多一些情感上的关怀,但他们传达的都是同一个信息:参与到这次会议的每一个员工,都要被公司解雇了。

在美国中部名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即将于5月份毕业,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的Kevin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周前,他刚刚退订了6月底飞往旧金山的单程机票。作为Uber 3000多名员工裁员计划的一部分,许多去年在Uber实习,因表现优异而获得的return offer(继续录用)也被取消,Kevin就是其中的那一个。“一毕业就失业”成了22岁的Kevin的真实写照。

新冠疫情席卷全美,许多公司业务遭遇重创,地处硅谷的众多科技公司也无法幸免。对于像Josh、Kevin这样的硅谷华人工程师来说,他们每个人的生活已经被冲击地支离破碎,除了工作、收入以外,每个华人需要面对的还有在美合法居留的身份问题,由于签证有效期的限制,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在疫情影响下和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已经所剩无几。尽快重新找到工作是当务之急,但现在仍在大规模招聘的公司和相关职位已经十分有限,即便是大公司也已经放缓或者停止新招员工,为疫情长期带来的影响未雨绸缪。

“还是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Josh对《潜望》说,“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

毕业生遭遇当头一棒:offer突遭取消

几个月前,Kevin觉得自己在同学当中是一名幸运儿,当大多数人工作都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由于实习表现出色,他已经拿到了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Uber的return offer,这意味着,当7月份他毕业后,就能奔赴美国西海岸,成为一名硅谷软件工程师,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我连心仪的书桌都已经选好了,打算一搬到旧金山就下单。”Kevin对《潜望》说,在接到Uber offer的那一刻,已经开始憧憬新的生活。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样的计划发生了变故。几个月前打电话通知他获得return offer的同一位HR,在5月初的一天打电话给Kevin,通知他不得不取消offer。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脑子里一片空白。”Kevin说。尽管在疫情蔓延下,他不断听到企业裁员、冻结招聘的坏消息,但一直心存侥幸,心想作为新毕业生,应该至少还有入职的机会,但这个电话却像一盆冷水,从头至尾无情地浇在了他的身上。

同样遭遇的还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大四学生Lin,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她,去年5月至8月在Uber旧金山总部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实习。

“那4个月过的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Lin对《潜望》说,她完成了Uber连续trip根据地理位置实现可变定价的几个重要功能的实现,帮助提升了运营效率。

但同样,在收获return offer的喜悦后不久,Lin也接到了offer被收回的坏消息。“我喜欢那里的工作环境,同事人也都很好,”Lin说,“我从没想过去其他地方工作。”

像碰到Kevin和Lin这样遭遇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即将在今年6月毕业,准备在7月份开始入职,但疫情就这样无情地将这些年轻人开始新生活的计划彻底推翻。

同时遭遇无情对待和体恤关怀

3月份开始,新冠疫情开始席卷美国,地处硅谷的科技公司也难以幸免,在大范围采取居家办公的措施后,公司开始考虑疫情对经营业绩的长期影响,在对未来收入难以准确估量的情况下,节支成为了唯一的理性选择。

从创业公司到大公司,纷纷开始“节衣缩食”,削减营销费用、停止招聘,直至最终不得不做出最痛苦的决定:裁员。

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11日至今,旧金山湾区已宣布裁员的科技公司数量已达117家,裁员总数超过17000名,其中不乏Uber、Lyft、Airbnb、WeWork等员工数数千人的大型公司,行业涉及到出行、餐饮、数据服务、零售、医疗、传媒、房地产、教育等。

(旧金山湾区公司裁员不完全名单)

硅谷华人群体,作为硅谷科技公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轮大规模大范围裁员中也难以幸免于难。

曾就职于Uber旗下共享单车业务Jump的华人工程师Josh对《潜望》称,作为公司中的一员,无法左右自身的命运。

Josh有着许多人羡慕的光鲜履历,他曾在特斯拉担任产品质量工程师,主导车内移动设备连接、触控显示屏、车载电脑等关键部件的质量控制环节。

“在特殊情况下,这就是公司的商业决策,” Josh说,“正常的公司流程。”作为Uber投资另一家共享单车初创公司Lime的计划的一部分,他所在的Jump员工基本被全部遣散,只留少部分人做一些合并团队的后续工作。

Josh表示,在电话会议上确认这一消息后,自己的情绪还算平静,周围的同事反应也都差不多,因为更早之前大家已经多多少少感觉到一些风声。

“毕竟最近很多公司都在裁员,我们也都在猜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Josh对《潜望》说,“在项目讨论跟同事视频会议时,大家还会半开玩笑地说,这个项目还有没有必要做啊?说不定还没做完就被裁了。”

另一些人则感受到了公司在宣布裁员决定时的冷酷无情。目前已经传遍了硅谷科技圈的臭名昭著的Bird公司 120秒电话录音裁员事件,让许多人感到寒心。这家同样从事共享单车业务的公司,为每个被裁员员工播放一段提前录好的录音,通知对方已被裁员,毫无人情味可言。

但这样极端的例子并不多见,事实上,大多数硅谷的科技公司,在不得不做出裁员决定时,还是更多地从体恤员工的角度出发,尽量让情况不要变得那么的难堪。

在这些公司中,Airbnb的做法得到了内外的一致赞誉。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宣布近2000人的大规模裁员的当天,写了一封全体信,信中真实表达了对于无法扭转情况的无力和对受影响员工的同情,许多Airbnb员工称,看了这封信“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为了帮助受影响员工尽快找到新的工作,Airbnb还对外公布了一份人才库,被裁员工可以自愿将个人信息发布在库中,相当于公司为这些员工背书做推荐。

Uber也效仿了Airbnb的这一做法,同样推出人才库,推荐自家前员工,Uber做的这份人才库更为详细,为潜在雇主提供了更多关键信息提供筛选,例如该员工是否接受异地工作和是否需要签证支持等。

维持身份还是回国?硅谷华人面临两难抉择

对于许多留美工作的华人来说,与工作职位的岌岌可危同样让人焦虑的,是留美合法居留身份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旦丢了工作,在美合法居留的身份也很快难保。

许多刚工作时间不久的硅谷华人工程师,大多数持有H1b工作签证工作,这种签证与持有人的工作紧密相关,一旦持有人丢失工作,其所持有的工作签证将在60天后失效。

由于疫情的影响,有机构预测,到6月份,全美将有大约20万人的工作签证失效,按照时间倒推,他们中多数是在4月份遭到裁员。

Josh去年刚刚更新了他持有的H1b签证,有效期再延长3年,只要他继续在美国拥有合法全职工作,他的签证有效期一直到2021年,但由于遭到裁员,他如果在未来60天内不能找到新的工作,继续维持H1b身份,那就意味着他将不得不离开美国,否则将面临非法居留的严重后果。

Josh说,公司为了照顾目前持H1b的被裁员工,同意让工资单再延长1个月,相当于给被裁员工多争取了1个月的找工作时间。

他表示,最近一直在积极找工作,也有了一些面试机会,但都还在比较初步的阶段。“我给自己打70分吧,觉得还是有机会的。”Josh说。

对于Kevin、Lin等今年新毕业生来说,他们大多持有opt来开始新的工作,这种签发给毕业生的临时工作许可,允许他们在1年的有效期内工作,大多数人会利用这宝贵的1年时间,找到一份全职的工作,并在雇主的支持下,申请H1b签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三年后,Kevin和Lin也将和Josh一样,成为一名持H1b签证的硅谷华人员工。

“H1b这几年本来就需要抽签,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了。”Kevin对《潜望》表示。每年H1b的发放有限额,如果申请人数超过限额,就不得不通过抽签进行,如果抽不中,申请人就只能等到下一年再申请,这中间维持合法的居留身份就只能靠申请人自己想办法了。

无论对于Josh,还是即将毕业的Kevin和Lin来说,当务之急都是找到一份全职的支持H1b签证的工作,只有工作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合法居留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现在疫情下,还在扩招的公司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了,” Josh对《潜望》说,“大家都盯着那些大厂,即便是还没受到影响的人,都想往大厂跑,因为起码更稳定些。”

这就造成了有限的工作岗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目前机会相对多的还是软件工程师一类相关的职位,对于Kevin这样偏硬件的工程师,空闲职位已经非常有限。

如果在美国的工作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对于Josh、Kevin和Lin来说,仅剩下来的唯一选项就是回国。

但对许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他们之前就打算好的第一选择。

“毕竟在这里刚念完书,我想的是起码工作几年,然后再问自己要不要留下来这样的问题。”Kevin说。

对于在美国已经有多年经验的Josh来说,回国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

“我还是努力在这里找吧。”Josh说,在接到被裁消息的同一天,他就紧急联系了国内的一些朋友同学,问了一圈但结果是并没有跟他工作经验相关的职位。

“我在美国念完书就直接在这里工作了,”Josh说,“如果当年直接毕业就回国也就算了,但这些年的经验现在回去全用不上。”

《潜望》对话的多位工作受影响的硅谷华人,大多数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用Josh的话来说,许多人现在还无暇顾及到自己的情绪,想方设法落实下一份工作是他们唯一专注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