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机 | 噬刀噬血,死而复生,这不是一部简单的藏地片

亚太日报

text

2017年的暑期档向我们证明,我们曾经不被看好的类型片、艺术片其实潜力巨大。张杨执导的《冈仁波齐》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它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感受到了西藏的神圣与人民的纯粹,并且一直保持着热度。

他的另一部作品《皮绳上的魂》明日(8月18日)即将上映,这一次,他继续将镜头对准西藏。入围过第53届金马奖、获得第19届上海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皮绳上的魂》与我们往常看到的讲述西藏的故事不同。张杨试验了一次极为大胆的形式变奏。目前豆瓣1137人评价,评分7.1。

不得不说,《皮绳上的魂》是暑期档里气质最为独特的一部影片。

《 皮 绳 上 的 魂 》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扎西达娃的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扎西达娃是西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他写过许多小说,包括《骚动的香巴拉》、《古海蓝经幡》。参与编剧的电影作品包括《益西卓玛》《冈拉梅朵》。而电影《皮绳上的魂》便是以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为主要架构的。

《皮绳上的魂》里的主人公是猎人塔贝,意外收获天珠的他,得到扎妥活佛的点化,需要护送天珠去往莲花生大师的掌纹地。掌纹地纵横交错,如同人手掌的纹路一样,清晰可见与隐藏其中的线条,都需要自己探索。而在这其中,只有一条通往人间净土。于塔贝而言,掌纹地就是他寻找的目的地。与塔贝一起踏上路途的,是女人琼,以及途中遇到的哑巴小孩普。

女人琼身上有一根绳子,两人前往掌纹地的路途中,每过一天琼便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她是半途遇到塔贝的,她无意关心即将一起去向何处,只想着离开原来的地方。哑巴普被锅砸中,一路跟着他们,为他们指路。烈日烤灼的大地,绿草渐青的原野,白雪覆盖的山脉,这一路上,他们不停遭人追赶。

张杨将两人的一路行程,用偏西部片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故事更为丰富的注入来自于另外三条线。郭日和占堆是一对兄弟,他们一路上在寻找塔贝这个人,为了给自己的亲人报仇。

他们经历杀戮、长途跋涉,跟随着塔贝前行的脚步,探寻塔贝的去向。两兄弟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是关于复仇的分歧。除了郭日和占堆,还有一群人想要抢走塔贝手中的天珠。

除此之外,影片的魔幻现实主义体现在另一位人物——作家身上。作家写过一本小说,小说的故事与塔贝的经历几乎一样,主角同样是塔贝和琼。他踏上了寻找塔贝的旅程。

在本片中,塔贝寻找地形奇特的掌纹地,郭日、占堆、恶人、作家寻找塔贝。他们中有人觊觎天珠,有人身兼重任,有人只想找寻真相。

西藏这块神奇之地在张杨的镜头之下变得极为安静旷远,片中的人物也都藏着内心的欲望,奔着自己的目标前往未知的路途。他们所执念的一切需要渐渐放下,关于亲人被杀这段经历,关于天珠这本不属于自己的物品,关于死而复生之后的内心解脱。

说到底,影片在生命与寻找间展开了讨论。这讨论并非无意义,他从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构的维度让人领悟生与死。影片的魔幻不仅在于叙事方式上的烧脑,而且在于塔贝作为影片的中心人物,他的象征属性。

影片的结尾巧妙,它的处理让人顿悟塔贝的存在意义。张杨借由西藏文化的本源深入影像,将其归结到轮回与救赎的探讨以及延续之上。这种延续是将自身真切感知与深厚民族文化、奇特小说意境的一次结合。

本片令人印象最深的时刻之一是在湖边,塔贝答应陪着老人看完一场盛大的表演。这段有力量的歌舞却成为老人临终前的唯一记忆。在这里,触及到了死。塔贝携起这份信念走向掌纹地,他最初以死换生,看到别人死而向生,再经历生与死。

对于塔贝而言,他这一路上寻找的是自我,是解脱。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的来去归根。我们最为私人的目的其实就是在精神的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里变化,与生俱来却又难以接近。

影片在解构真实与虚幻时,铺了一张非常大的网。这张网将所有人物全部框住,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奇妙,兜兜转转交织在了一起。

故事本就有趣,张杨还通过西部片、公路片的镜头语言表现,整部影片的魅力只有自己深入其中才能体会。

除了湖边的落日、绿色的草地、荒凉的沙漠以及纵横的丘壑,我们还能看到一次极为特别的西藏描绘。

这种描绘来自于完美的摄影,宏大的格局,更来自于每个人不同的观感,《皮绳上的魂》告诉你的是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故事,它需要你感知叙事上的巧妙、故事结构的复杂以及最后传达出来的看似简单的主题。

和塔贝一样,你也需要在祈祷中领悟,在领悟中获得幻象。你曾经放不下的,绕也绕不掉。和电影一样,你需要等到最后一刻,一切明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