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弟共用一部手机”:让网课公平跨越贫富

新京报网

text

近日一则,“女孩因无手机上网课自杀”的消息引发海量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女孩父亲回应称,“孩子救回来了,还在医院观察。”他透露,姊妹三人共用一个手机上网课曾有过争执,但二女儿服药自杀原因并不清楚。村支书称,女孩家系贫困户,女孩父母均系残疾人,女孩父亲靠补鞋维持生计,当地村民已发起捐款,女孩医疗费也将由政府承担。对此,邓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称,女孩无生命危险,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对女孩服药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3月2日,河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摸排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硬件条件,对不具备“上网课”条件家庭的学生,要建立精准帮扶机制。

一个花季女孩的自杀,牵动了无数人心。事情结局很暖心,但此事还是让所有人捏了一把汗。青春期孩子本就敏感,涉事女孩到底为什么走上不归路,尚有待进一步调查。可这也将一个问题抛入公众视线——防疫期间上网课,会不会让那些没手机的孩子被落下?怎么克服贫富差距去实现网课公平?

此前,为了防止延迟开学耽误孩子学业,教育部门要求“停课不停学”,全面推广网课。该政策的用意无疑是好的,也要看到,要上网课,手机、电脑、宽带,是不可或缺的硬件。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这些未必是难题。但在那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可能仍有些家庭用不起、配不齐。

以涉事家庭为例,这位父亲就提到,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使用手机上网课、考试做作业的需求,但是家里无力购置第二部手机,只能两人轮着共用一部手机,这必然无法同时满足她们的学习需求。

这种情况恐怕不是个例,要知道,在许多农村家庭,电脑和宽带至今还未普及。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的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有的即便父母有也不知道怎么用。

对因贫困带来的资源不均衡,社会不应该失去应有的现实感知能力与想像力。有些电子化设备,你可能认为已成现代社会人们的通讯沟通“标配”,但那可能是有些群体梦寐以求的。

网课背后的社会公平之痛,早在这起自杀事件之前就已露出端倪。媒体曾报道,河南高三寒门学子小通,家里没网又舍不得用父母手机流量,就向邻居借网。因为屋顶信号最好,寒冬里每天一大早就爬到屋顶上课。高三学霸爬屋顶蹭网上课,一下成为网络传颂的励志故事,但是,这种“励志”背后也透着些许无奈和心酸。

另据报道,江西宁都偏远山区大沽乡阳霁村东坑小组的胡成,在后山空旷的地方找到了手机信号,妈妈跑回家从家里给孩子搬来简易桌凳和棉衣、雨伞,守在孩子身边陪着胡成学习;四川广元市旺苍县金银村的杨秀花,在离家4公里远的一个悬崖边发现信号特别稳定,由于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报道,她不得不6点就匆匆起床,书包里装上一天的口粮,她要在悬崖边学习到下午5点才回家。

贫困家庭孩子网课学习的艰辛,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网络化教学看似对每个人都开放和公平,但实际上,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获取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往往是不同的。那些孩子为一个手机都要争抢的家庭,那些连手机流量都用不起的家庭,注定要在这场竞争中落于下风。此时,教育起点公平就难以保障。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在推广网课时,设计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对于那些缺乏手机、电脑、宽带的家庭,对于那些孩子较多,经济拮据的家庭,给予相关的支持。

尤其是初三、高三阶段的贫困家庭,更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家庭的孩子眼看面临着升学,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如果因为缺乏手机电脑,导致学习落下,这恐怕是他们人生难以承受之重。

此前,教育部门曾一再强调,网课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其实,网课教学固然要在线上下工夫,但更为迫切的,是全面打通线下“最后一公里”——在学习设备资源上予以支持,让贫困家庭孩子也能接入“上网学习”体系,而不是被落下。

如今,针对此事,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对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当地教育部门这种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并第一时间出台措施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行为值得肯定。而考虑到疫情之下,上网课已然成为全国各地学生的“刚需”,在河南之外,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地方跟上,全面摸排、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