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貝魯特5月31日電通訊:敘利亞難民兒童的夢想——探訪在黎巴嫩學校就讀的敘難民學生
新華社記者劉順
“我長大後想當時裝設計師”、“我長大後想當工程師”、“我長大後想當外科醫生”……在黎巴嫩東部山區的貝蘇爾公立學校,敘利亞難民學生們向記者暢談自己的夢想和抱負。
“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記者前往這所學校,探望正在該校讀書的敘利亞難民學生。
目前,逃至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達100多萬,超過黎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兒童佔一半,學齡兒童更高達40萬人,超過黎公立學校30萬的學生數量。由於黎巴嫩國小力薄,目前只有不到25%的敘利亞兒童在黎公立學校就讀,大多數學齡兒童處於失學狀態。這些孩子雖然已經逃離戰爭,但仍在遭受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在生存都難有保障的情況下,上學對難民兒童來說更是一種奢望。
貝蘇爾公立學校校長馬讚介紹說,平時在校黎巴嫩學生有500多名。為了幫助敘學齡失學兒童就讀,學校在聯合國難民署等國際機構資助下,千方百計多接納敘利亞學生。為此,學校決定分為兩段時間教學,上午黎巴嫩學生上課,下午騰出教室供敘難民學生上課。目前已接納500多名敘難民學生,與在校的黎巴嫩學生人數基本相等。
記者來到學校時正好趕上敘利亞學生上課。進入學校大門,只見操場上黎巴嫩老師正在給低年級的敘利亞學生上舞蹈課,一群孩子在老師指導下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帶有稚氣的歡笑。舞蹈老師告訴記者,這些敘難民兒童來自戰爭地區,精神和心靈都不同程度受到創傷,學校希望通過舉行一些娛樂活動,讓他們在學校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走進一間教室,敘利亞學生正在上英語課。由於敘利亞學校到高年級才開設英語課程,因此不少孩子基本沒有英語基礎,但經過幾個月強化培訓,現在他們已經能用英語致歡迎辭了。英語老師告訴記者,這些敘利亞學生在學習上面臨許多困難,不僅要學習阿拉伯語,還要學習英語等課程,學校給他們制訂了專門教程,他們學習都很刻苦。
雖然背井離鄉淪為難民,但敘利亞學生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也有自己的夢想和抱負。當被問及長大後想幹什么時,學生們頓時興奮起來。女生有的說長大後當時裝設計師,給人們設計更美、更好的時裝;有的說當老師。有的男生則希望長大後當工程師,為國家戰後重建效力;有的說當外科醫生,醫治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創傷;喜愛體育的男生希望能成為足球明星。
敘利亞學生課後活動豐富多彩,他們在老師帶領下來到由當地政府興建的遊樂場做各種遊戲,盡情地玩耍,似乎暫時忘卻了他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
校長馬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儘管黎巴嫩教育部規定的黎巴嫩學生教學任務很重,但學校仍為幫助敘難民學生制訂教學計劃,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敘難民兒童在學校上課要比流浪街頭強,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學校能受到良好教育。”
這些學生是幸運的,儘管歷經磨難,但畢竟能坐到課桌前,而大多數他們的同齡敘利亞難民兒童仍不能接受正常教育。正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東和北非區域主任瑪麗亞·卡利維斯所說,“對於生活在黎巴嫩的敘利亞兒童,毫無疑問,教育是最大的問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最近也呼籲全世界迅速採取行動,挽救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敘難民兒童,以免他們淪為“看不到未來”的一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