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泡泉”——江西永修县人武部官兵抗洪记事

text

新华社南昌7月18日电题:战“泡泉”——江西永修县人武部官兵抗洪记事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

修河的水,穿过大坝底基,从70公分厚的石子下汩汩而出,被聚在沙袋围起的圆型反滤围井内,渗出一汪清水。

“这就是易造成大坝溃堤的泡泉。”江西省永修县人武部部长汤王东说。12日凌晨3时起,这位已被批准退役的上校,率领从梅棠镇调来的30人组成的民兵应急排,在修河九合乡门楼村木头塘段战斗了6天6夜。

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曲折而行,在九合乡段形成一个大大的“几”字。连续数日暴雨后,修河水位猛涨。半月前,修河已超过警戒水位。10天前,修河以23.62米的数值,刷新了历史最高水位纪录。

13日,修河决口。与九合乡一河之隔的三角乡13个自然村被淹成一片泽国,数万百姓被迫连夜转移。

站在修河大堤上远眺,三角乡高耸的电线杆和大树,在洪水中隐约而现,部分小楼已没过屋顶。

“现在,我们正严防死守九合。一旦溃堤,将危及圩内的5万亩待产良田和2.4万群众的生命安全。”汤王东说,42平方公里的九合乡,被修河大堤紧紧环绕。目前,河堤内外形成2.4米高的水位差。

汤王东将梅棠镇民兵应急排编成3组,24小时不间断巡堤。记者看到,民兵个个脚穿高腰雨鞋,头戴草帽,手执丈余长竹竿,以10人为1组,列成一线,沿堤角同向捣地而行。

竹竿轻点地面,既可探得隐于坝角的蚁窝、鼠窝,又可驱赶毒蛇。修河大堤底基处水草丰盛,地面清凉,常有蛇潜伏于此。

16日,东部战区陆区某旅一名抗洪战士在木头塘组二号值守点清理泡泉时,不慎被毒性较大的短尾腹蛇咬中手指。随民兵分队一道上坝抢险的某部上士护士江苏,对这名战士紧急施救,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鲜活生命。

抗洪6天来,民兵应急排先后处置了20余起重大水情。目前,九合乡门楼村木头塘最危险的400米防段上,集中出现了一个由24个泡泉接连成片的“泡泉群”。

“‘泡泉群’是显性的险地,更多的是正待暴发的隐患,处置不好将随时溃堤。”汤王东说,修河木头塘段还有60余处点位像“活火山”一样,时时处在演变为泡泉或管涌的“活动期”。

巡堤的民兵在防汛专家指导下,将60余个危险点位,设置为4类险地,并在不同点位用红、橙、蓝、黄等不同颜色旗帜,加以标注。

记者看到,为了方便民兵排就近抗洪,热心的门楼村群众专门腾出空调房供民兵无偿使用。全力保障好他们的伙食。附近受灾的村民们还曾带着西瓜、矿泉水和糕点自发慰问抗洪民兵。

7日,修河危急后,永修县人武部全员上坝抗洪,政委吴鹤平调动附近乡镇150名应急民兵连夜奋战,一举筑起一个1.5米高,80平方米的大型围堰,消除了险情。在九合联圩驻点抗洪的11天时间里,吴鹤平先后参与处置40余处泡泉点。

“我们将积极发挥民兵地缘熟、社情熟的特点,在下轮洪峰来之前,抓紧巡堤查险,及时发现险情,与一线抗洪部队共同扼守大堤安全。”吴鹤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