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開花 專家稱選地存方向性錯誤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李哲】外有亞太自貿區,內有上海自貿區,中國當下對內對外的改革路徑一目了然。作為經濟下滑以及結構調整階段最為重要的改革路線圖,自貿區被予以重要使命。習近平主席日前也明確表示,上海自貿區要在全國加速複製。

緊隨其後,大連海關從11月11日開始複製上海自貿區的14項監管措施條例,蘇州工業園區海關也開始複製5項上海自貿區海關改革制度,同樣,福建平潭實驗區也將全面複製上海自貿區的海關監管機制。

上海自貿區尚難言成功

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屢有傳出天津、粵港澳自貿區於日前獲批的消息。不止于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日前更表示,我國正在建設18個自貿區,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12個自貿協定。

“自貿區成為新一輪中國經濟改革的抬頭兵。不過,圍繞自貿區改革的順序以及發展方向,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對此,《亞太日報》日前專訪了社科院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

袁鋼明認為,目前情況來判斷上海自貿區,還不能用“成功一詞。“上海自貿區的模式一開始就存在“問題,它很想在整體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找一個易於突破的亮點來達到某種特殊效果,這種做法很像當年深圳特區,給予一個區域特殊的政策把經濟搞活,但這種思路已經不符合當前中國經濟情況,因為現在中國經濟整體是發展起來了,包括沿海各地以及內陸地區也都盡可能地實現與國際貿易對接,包括貨幣、金融等。

“因此,現在在全國辦任何一個特殊的區域,不太可能再給它更多的優惠條件,除非免稅,但免稅的話對其他區域又不合理,反而會造成新的扭曲。那上海自貿區到底要體現在什麼方面才能產生亮點?現在還找不到。如果說在制度創新方面能起到什麼作用的話,現在也不是,上海能做的,其他區域也能做的。袁鋼明談到。

“上海自貿區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從目前的表述看依然乏善可陳,大型的外商投資機構目前還比較少,現在進來的大多數是內資企業,內資企業進來很可能做的是投機性行為,比如炒房地產等。說到底,自貿區要創建一個金融的特區呢,比如更加開放的人民幣國際化平臺,還是像深圳特區這樣定位為貿易自由化,或者科技人才方面,現在來看目標並不清晰。

同樣,對目前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持不同意見的還有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

自貿區應設立在經濟薄弱區域

馬宇認為,上海自貿區有三大政策點,即投資、金融、稅收。在改革開放進行了30多年的今天,在對外開放已有相當程度的中國市場,在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經濟增長品質的新要求下,傳統的自貿區功能定位,根本不足以推動新時期的改革和開放進一步深化,難以為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足夠的活力。“所以,放鬆投資管制、深化金融開放、試驗稅制改革就成為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根本要義和核心內涵,目前這方面依然缺乏進一步開放。

針對全國遍地開花的自貿區申報熱潮,袁鋼明認為,相比發達的沿海區域,如果把自貿區建立在內陸地區效果會更好,比如現在重慶西安已經建立了一些保稅區等,如果再把自貿區放在這裡,能使它更開放、更自由,那它能更好地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那自貿區的意義會更大。

他認為,一些一線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本身已經享受到了特殊的政策優惠,如果再搞特殊中特殊的自貿區,對全國其他城市來說缺乏公平,自貿區最應該建立在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區域,這將有利於國內各區域經濟水準逐漸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