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青海投285.27亿元民政经费改善民生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工作人员为老人测血糖。 祁增蓓 摄

中新网西宁1月5日电 (李隽)5日,记者从青海省民政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该省民政部门以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疫情防控、地方治理为重点,推动解决民众关切的民生问题。累计投入285.27亿元,其中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金196.22亿元,项目建设资金27.54亿元,组织实施各类民政服务设施1424个。

图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样板间。 祁增蓓 摄

五年来,青海省民政部门切实发挥兜底保障职能,救助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幅10%以上,特困供养标准按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落实,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与全省分散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实现同步等额增长,连续2年提高全省高龄补贴标准,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五年临时救助79.13万人次,累计助力全省44.4万农村低保对象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发展成果惠及全省32万老年人、7.6万残疾人。村(社区)运转经费和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全面建立、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主要负责人年度报酬平均达到3.69万元,最高达到6.48万元,社区工作者月报酬平均达到4000元,最高达到7953元。

同时,该省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达到2157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达20%。新建10个全省示范性养老基地,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25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56%,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面达39%。组织实施18个救助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儿童福利机构30个,“儿童之家”项目覆盖率达90%。建设161个城镇社区办公服务设施、176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达标覆盖率分别达93%和82%。

目前,青海省社会组织登记数量增加到6226个,较“十二五”增长63%。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注册志愿团体3049家、志愿服务队伍达到704个。疫情防控期间,该省近4万名村(社区)工作人员投入防疫一线,43家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1500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