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20年还是初级职称,提高教龄津贴破解评审难题

新京报网

text

据报道,有网友日前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甘肃金昌市第一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年41岁,从事基层教育工作20年,目前仍是初级职称,而类似情况在金川区有近80人。“我们多次向各级领导反映无果,领导给出的答复是,想评职称去农村!我们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中级职称超编,照目前状况,说得好听点是退一个顶一个。”

对此,金昌市金川区委办公室回应称,“全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实行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审分开”,按照“有多少空缺岗位就评多少职称任职资格”的规定,金昌市申报职称评审,实行限额申报,从2012年到2019年,一直无空缺岗位,2020年有2个名额。

教师“最受职称评审之累”

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排在首位,73.2%的人选择此项。教师受评职称之累,其中之一,就包括评职称受名额限制,有的教师从教二三十年,还是初级职称,而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这也意味着这些教师虽然从教二三十年,但工资待遇还是按初级职称算薪级工资。而另外一方面,有的教师评上高一级职称之后,就不再努力工作,但因为职称高,工资待遇也就更高,这也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把精力用到怎样更快评上职称上。

如何解决职称评审问题?我国在推进职称评审改革时,有“评聘分开”与“评聘结合”两种不同思路。而这两种思路,都存在相应问题。要根本解决职称评审问题,从长远看,应该取消职称评审,实行基于职务的管理、考核、评价与薪酬保障;而在当前,则有必要提高教龄津贴,以此提高基层教师的待遇,逐步减少职称评审的影响,最终实现教师工资待遇与评审职称的脱钩。

在本世纪初,我国各地都在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改革,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限制。简单来说,评上高一级职称后,不一定聘任到相应的岗位。这解决了评职称的职数限制问题,但也一定程度出现评职称泛滥,一些地方出现评职称不严格的现象。另外,评上职称却不能聘任到相应岗位,也制造了新的矛盾,一些人质疑,这样评职称只是给部分人安慰,或者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职称证书就是“废纸一张”。

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相关意见,要求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这就是实行“评聘合一”,要结合具体岗位进行职称评审。这带来的问题是评职称受职数限制,一些人评上(同时聘上)高一级岗位后,调离这一岗位后,却仍是高一级职称,并享有与之对应的工资待遇。

媒体报道的甘肃金昌市教师职称评审,实行的就是评聘结合,由于金昌市第一小学没有中级职称聘任岗位空出来,而导致教师评高一级职称受阻。

提高教龄津贴是有效办法

要根本解决“评聘”错位问题,思路应该是取消职称评审,完全回归职务聘任、管理。职称评审“评聘分开”就是按职务、岗位进行管理的改革,但因为保留职称评审,而引发“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的争议。而不再评审职称,只按职务进行聘任、管理,则不再有这样的争议。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按职务进行聘任、管理,就是根据教师所聘职务,给予相应的薪酬,以此引导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没有评职称一说,教师根据自己担任的教职,获得相应的年薪,年薪随教龄增长而增长。

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要全面取消职称评审有现实阻力,基于当前的职称评审制度,可以降低评职称对教师工资待遇的影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教师的教龄津贴。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教龄津贴,按照教龄长短,津贴标准分3元、5元、7元、10元四档,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这在当时,对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津贴标准,在长达35年时间中一直未变,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10元钱教龄津贴几可忽略不计。

对于教龄20年,仍是初级职称的教师来说,增强他们作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待遇的切实办法,就是提高教龄津贴。我国已有部分省份采取这一办法,如河南从2019年7月1日起,提高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龄津贴标准,在落实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核定。这意味着从教20年,每月可获得教龄津贴200元,从教30年,每月可获得教龄津贴300元。

去年,教育部在回复人大代表有关“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的建议时表示,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接下来“将继续努力争取”,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期待我国有关部门能就此议题及早达成共识,并基于职务聘任、管理来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管理改革。

□熊丙奇(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