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綜述:“服務”讓海外人才感受祖國吸引力
新華社記者
來自浙江寧波的沃天斌,原在德國基爾大學求學,並在那裏獲得工程學博士學位。如今,他已成為寧波創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研究員,公司也逐漸走上正軌。
為了服務家鄉,實現人生價值,沃天斌早已決定博士畢業後回國發展。2011年,他申請入選針對創業類人才的寧波市千人計劃項目。
沃天斌說,申請過程中碰到的主要困難在於如何有效地將國外經歷轉換成國內認可的資歷,“中國駐德大使館教育處的黃聯平老師和姜鋒公參一直在幫我,讓我終於在寧波市政府規定的期限內拿到相關證書……最終成功入選寧波市千人計劃”。
沃天斌回憶說:“當時在申請過程中,駐德使館教育處竭盡所能為我提供了各種可能的幫助,真的非常感謝,否則我定會錯失許多機會”。談到當時的情景,沃天斌依然感慨萬千。
沃天斌是眾多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德人員中的一個。說到一個個歸國的留德學者,尹健、高嵩、戴曉虎……駐德使館教育處的工作人員們如數家珍。
“服務”是一個關鍵詞。為了創造機會讓海外人才為國家“服務”,使館等駐外機構首先要用心去為海外學子們“服務”,這樣才能讓身在海外的人才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愛。
教育處的樓雲華說,教育處將吸引和凝聚在德高層次人才回國或為國服務作為工作重點,並通過網絡宣傳、組織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實施國家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項目等形式,協助在德高層次人才與國內建立聯繫,幫他們回國或為國服務牽線搭橋。
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已有超過30名留德專家學者入選國家“千人計劃”,68名青年學者入選“青年千人計劃”。
2013年,有38名留德青年學子獲得國家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使在德中國留學生的獲獎總人數增至299人,佔該獎學金全球獲得者總人數的7.6%,居歐洲各留學目的國首位。獲得這一獎學金的很多留德人員已通過國家“青年千人計劃”等人才項目回國效力。
同樣是“服務”,海外學者們的聯誼組織也在發揮重要作用。在法國,全法中國科技工作者協會(全法科協)秘書長、巴黎第七大學生物力學博士龔篤晟說,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創建了包括多個留法學者協會的“中國旅法留學人員聯席會”,這個服務平臺向旅法專家、學者、企業高管人員和留學生廣泛介紹國家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等,並通過“春暉計劃”等資助方案組織留學人員回國考察、講學和交流。
他說,全法科協和旅法工程師協會舉辦的中法創新論壇,邀請了國內的專家和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出席,其間200餘名中法學者和科研人員通過科技創新、創業創新、教育創新和企業創新等主題的圓桌會議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此外,2009年起,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還一直為法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者協會等組織的年度“全法創新創業大賽”提供指導和支持,並把優秀項目推薦至國內“春暉杯”創業大賽去參賽。
對於中國目前引進海外人才戰略,龔篤晟也提出了一些想法。他認為,人才“柔性引進”有時候十分必要,因為對很多科研領域而言,並不是把專家、項目或者產品連根挖回去就夠了,“那只是在追趕別的國家,而不是超越”。
因此,引進海外人才機制或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既能讓在海外科研機構和高校工作、假期較多的科研人員合理安排時間為國服務,也能讓在海外企業工作、假期很少的高技術人才有機會以合理的方式為國服務。(完)(綜合新華社駐柏林記者郭洋、駐巴黎記者張雪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