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評出2014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一、中國外交積極有為亮點頻現
2月6日至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開啟中國外交新篇。一年來,中國外交全面進取,領導人訪問足跡遍及五大洲,外交全球佈局更加完善:積極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功舉辦亞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主場外交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積極參與推動解決伊核問題、烏克蘭危機等,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主張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開創了中國外交新特色、新風格、新氣派。
圖為習近平向步入會場的中國代表團奧運健兒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二、全球協力防控埃博拉疫情
2月,幾內亞暴發埃博拉疫情,並擴散至塞拉利昂和利比裏亞,其他一些國家也報告病例,截至12月24日,已造成7588人死亡。面對迄今規模最大的埃博拉疫情,有關國家積極應對,國際社會提供大量援助,疫情正在緩解。中國第一時間採取援助措施,先後向相關國家提供4輪總價值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並派出多批次醫護人員,為應對埃博拉疫情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9月22日,在塞拉利昂弗裏敦,中國援塞醫療隊隊員向塞方人員講解傳染病防治知識。新華社發(黃顯斌攝)
三、烏克蘭危機衝擊西俄關係
2月22日,烏克蘭政局驟變,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解職,反對派全面接管政權。3月16日,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舉行公投,宣佈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烏東部數州也相繼公投宣佈“獨立。烏政府拒絕承認公投結果,政府軍和民間武裝在東部地區衝突不斷。9月5日,烏政府、民間武裝、俄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達成停火協議。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俄採取一系列嚴厲制裁,俄則實施反制,雙方矛盾全面激化,俄與美國和歐盟關係跌至新低。
圖為2月20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獨立廣場附近,示威者在衝突過後休息。當日,示威人群與烏克蘭軍警再次發生衝突,根據烏克蘭衛生部的數據,至少有7人在衝突中喪生。新華社記者劉紅霞攝
四、馬航MH370航班離奇失蹤
3月8日,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蹤,機上載有239人,包括154名中國乘客。馬來西亞、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展開大規模搜尋,飛機迄今下落不明。7月17日,馬航MH17航班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途中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初步調查稱客機被“能量巨大的物體擊穿。12月28日,總部設在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公司QZ8501客機在從印度尼西亞泗水飛往新加坡途中失蹤,機上載有162人。
圖為3月2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左二)就馬航失聯航班舉行記者會。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當日在吉隆坡宣佈,根據最新信息,馬航失聯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墜毀。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五、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
4月16日,載有476人的“歲月號客輪在韓國全羅南道附近海域意外進水並最終沉沒,造成包括4名中國乘客在內的295人遇難,9人失蹤,僅有172人獲救。事故暴露出的救援不力、違規運營和玩忽職守等問題在韓國廣受詬病,引發對交通安全管理等的反思。韓國總理鄭烘原引咎辭職,韓國總統樸槿惠含淚對國民道歉,韓國海洋警察廳被解散,事故客輪公司和船員等相關當事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圖為4月17日,韓國海警船在“歲月號失事客輪事發海域進行搜救。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六、“伊斯蘭國攪動中東亂局
6月以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佔領伊拉克西部、北部和敘利亞東部大片地區,並宣佈在其控制區域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國殘害戰俘和多國人質,招募武裝人員,給中東和世界安全與反恐帶來新挑戰。“伊斯蘭國的坐大和中東動蕩加劇,西方國家難辭其咎。
圖為10月11日,敘利亞邊境城鎮艾因阿拉伯在美軍針對“伊斯蘭國武裝發動的一次空襲後升起滾滾濃煙。新華社發
七、弗格森案顯美種族歧視嚴重
8月9日,黑人青年布朗在美國弗格森市被白人警察威爾遜攔截搜查並開槍打死。警方證實,布朗當時未攜帶武器。布朗被槍殺在弗格森和美其他一些地區引發數周抗議,一些地方演變成騷亂。11月24日,密蘇裏州地方大陪審團決定對威爾遜免於起訴,再次在美多個城市引發抗議。弗格森案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凸顯美國社會種族歧視仍突出、政治和司法弊端嚴重、社會分化加劇、貧富差距擴大、底層民眾“美國夢受阻等現實。
圖為11月28日,在美國密蘇裏州弗格森警察局前,警察逮捕示威者。新華社發(吉姆·馮德魯什卡攝)
八、中日達成處理改善關係共識
11月7日,中日就處理和改善兩國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10日,習近平主席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是中日關係因日方錯誤行為而遭遇嚴重困難後,兩國領導人兩年多來的首次會晤。中方希望日本能信守承諾,切實遵循原則共識精神,採取審慎的軍事安全政策,以實際行動構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動兩國關係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圖為9月22日,在日本大阪,日本少女向參加中日友好交流會議的兩國代表獻花。為期2天的第14次中日友好交流會議當日在大阪開幕,來自中日兩國友好促進團體的代表300餘人出席,探討在中日兩國關係處於困難時期,如何通過民間交流促進兩國關係的改善與發展。新華社記者馬興華攝
九、美古開啟關係正常化進程
12月17日,美國和古巴宣佈將就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展開磋商,從而開啟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政府一直對古巴採取敵視態度。1961年美國雇傭軍入侵古巴失敗後,雙方斷絕外交關係。1962年,美國正式宣佈對古巴實施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美對古長期制裁遭到國際社會強烈反對。美古開啟關係正常化進程,標誌著美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孤立古巴政策的失敗,並將對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圖為12月17日,古巴人在首都哈瓦那的街頭觀看勞爾·卡斯特羅發表電視講話。新華社發
十、“一帶一路進入務實合作階段
截至2014年底,中國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沿線50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參與。“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一年來,中國領導人對周邊國家進行“路演式訪問,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機制陸續推出,“一帶一路建設穩紮穩打,開始進入務實合作階段,將有力帶動周邊國家和世界經濟發展。
圖為月1日,首批來自中國的零關稅貨物抵達瑞士最大內陸港巴塞爾。新華社記者張淼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