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廠商會副會長吳永嘉:將商業展會做成

APD NEWS

text

第48屆香港工展會將於2013年12月14日至2014年1月6日在香港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對於香港人來說,這個已經有70多年歷史的大型戶外展銷會,總能提供琳琅滿目的商品、優惠的折扣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漸漸演變為一年一度的平民狂歡節日,也成為許多港人心中的集體回憶。近年來,工展會名氣不斷上升,更吸引了不少內地遊客跨境前來購物。

吳永嘉,香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也是工展會的主要“幕後管家之一。律師出身的他十分開朗健談,常年往返於香港和內地經商,對兩地皆頗為熟悉。在接受亞太日報採訪時,他娓娓道來了這個全城嘉年華幕後的秘密,以及對內地和香港商業環境和經貿關係的理解。

吳永嘉常年往返於香港和內地經商,對兩地皆頗為熟悉。 亞太日報記者朱星宇攝。

*** “工展會不單單是展銷會,而是露天嘉年華***

** 亞太日報記者:有一些內地的遊客還不瞭解工展會,作為主辦****方代表,請為內地遊客介紹一下工展會的歷史以及由來。**

** 吳永嘉:** 香港工展會從1938年的第一屆到現在,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1930年代的香港是個工業城市,那時內地開始徵收香港產品的關稅,提高了工業產品的成本,香港就打算開拓新的市場,於是去南洋擺了一次展覽會,反響很熱烈,幾年間,南洋就成為香港三十年代出口的主要市場。1938年廠商會首次在香港舉辦了工展會,在那時主要是展覽香港製造業的產品,沒有現在內容這麼豐富。

第一屆工展會在中環鐵崗聖保羅書院,當時只有40個參展商,86個攤位。工展會應該算是全香港做展覽的始祖,也是全香港辦選美的始祖。1938年到現在都有工展小姐選舉,無線電視的港姐是七幾年才開始有。當然抗戰的時候要停辦,但很不幸的是到1974年沒有適合的場地了,也停辦了,到1997年才複辦工展會。

** 亞太日報記者:很多香港人覺得工展會是自己成長中回憶的一部分,你怎麼形容這個展會****對香港人的意義?**

** 吳永嘉:** 正如我剛才說的, 工展會一開始是從一個純粹的展覽會變成展銷會,但發展到現在,工展會不只是展銷會這麼簡單了,我們稱它為露天嘉年華會。 我們在工展會里加插了很多不同的項目,例如一些表演、除夕大倒數之類,你可以進來玩一天,吃東西或者買東西,舞臺會組織學生來唱歌,也有工展小大使比賽、小朋友天才表演比賽等等。

另外,今年廠商會撥款400萬港元舉辦 “工展顯關懷慈善活動,和單親家庭協會、社會福利署、東華三院等慈善團體合作,為5200個低收入或者單親或者需要照顧的家庭提供500元現金,在工展會裡消費或自行選擇捐給慈善團體。這個很有意義。

舉例來說,有的家庭知道社會對他們那麼關照,收到500元之後馬上拿出100元捐給東華三院,覺得人家幫了我,我也要幫別人。還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朋友,他說我終於可以晚上回家吃冬菇,原來他沒有吃過冬菇,他就在工展會叫媽媽買包冬菇,今晚煮給他吃。在香港真的很難想像還有這樣的家庭。

我們希望每一年擴大這個計畫,讓多一些不同的家庭可以受惠。另外我們考慮到,老人家和孤兒可能出行不方便,就舉辦“送暖行動,會派內含價值500元產品的福袋,送去兒童院老人院,讓他們足不出戶都可以感受到工展會的溫暖。

所以,工展會已經不單單是展覽會,也是展銷會,也是嘉年華會,也是為香港慈善做了很多貢獻的活動。

“去年內地遊客占工展會入場人數的 20% 。他們喜歡買食品、家電、保健品,覺得香港的產品值得信賴

** 亞太日報記者:提到工展會發展,不得不提到越來越多專門為工展會而來的內地客人,他們對工展會的行銷額等有什麼影響?** 工展會為方便內地遊客有什麼新舉措?

吳永嘉: 我們做了統計,去年內地遊客占了入場人數的20%。他們喜歡來工展會的原因首先是東西便宜,另外內地市民覺得來香港買食品比較安全健康,還有香港買的家庭電器很安心安全,再加上內地很流行吃保健食品,來香港買比較有保障,不會有假。這些對國內消費者很有吸引力。

** 往年廠商會在內地投放的香港工展會宣傳已經很大,今年預算再增加了** 20% ,希望內地客人能把去工展會作為香港行的其中一個節目。 廠商會開設了可以從深圳灣口岸、深圳機場直接到工展會的跨境巴士——工展會專線,遊客還可以得到免費門券入場,此外,會場現場還提供行李寄存以及速遞服務,可以把貨物送到內地的任何地方。

** 亞太日報記者:除了和內地協辦工展會,您覺得廠商會在促進內地經貿交流方面起到怎樣的作用?**

** 吳永嘉:**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歐美市場疲弱,香港很多廠商都希望轉型去做內銷,但首先要人們認識品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年要在不同的省市舉辦兩次工展會,讓內地市民先感受一下香港品牌和香港產品。我們也會在內地的工展會期間,舉辦商業配對會。除了可以讓香港產品通過配對會找到當地合適的分銷商外,當地的企業也可以通過配對會找到香港的分銷商,甚至可以銷售到海外。所以這並非單向的港貨入內地,也是雙向交流、雙贏的活動。

吳永嘉說,希望內地客人能把工展會作為香港自由行的一個項目。 亞太日報記者朱星宇攝。

“自貿區和前海對香港人來說是好事,對香港未必是好事

** 亞太日報記者:作為廠商會副會長,你覺得從香港回歸,開放自由行到現在,香港的營商環境有什麼變化?**

** 吳永嘉:** 回歸後香港經歷了幾場比較大的挑戰,比如2003年非典時,零售餐飲娛樂業都很蕭條。但很感恩,中央政府那時出臺了自由行政策,香港的經濟開始復蘇。

當然自由行對香港來說也有負面影響,遊客增多,第一,公共設施的負荷比較大,第二,零售業餐飲業興旺,租金升得太快,第三,一些香港人和內地人接觸少,不瞭解他們的文化和習慣,一些矛盾開始深化。但不是說有困難就不讓內地遊客來,應該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

現在,內地政府經常教育市民出國旅遊的文明規範,所以香港政府也應該有一些措施,教育香港人,不能總說香港文化是最好的。可能香港人到其他地方,別人也不見得會喜歡你。矛盾主要是源於不接觸,不接觸就不理解,不理解就有誤會,所以我希望香港人能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來自任何地方的遊客。

** 亞太日報記者:簽訂** CEPA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以來,從你個人體會來講,香港和內地的經貿關係相對之前有怎樣的變化?未來在加強兩地經貿合作方面,還有哪些領域值得探索?對於想進入內地市場的香港商家來說,內地的商業環境有怎樣的有利和不利之處?

** 吳永嘉:** 很多很好的合作已經開始了, 現在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專業領域,可以說專業人士相對更加受惠於兩地開放, 比如金融、建築、會計、醫學,因為這些行業和領域、制度關係不大。但比如律師,由於制度不同,就相對限制較多。

其實很多領域的合作都還沒發掘,未來的合作可能會體現在民生的方方面面。 比如檢測檢疫的合作,現在香港可以和內地有股權交換。現在容許殯葬行業的開放,這也是香港的強項,非常專業;香港的婚嫁服務在全世界是一流的,國際化的婚禮策劃師也很早都有了,世界各地的婚禮樣式香港都可以提供。還有酒店管理、物業管理、連鎖店管理香港也比較超前。這些行業都沒什麼限制,但香港人現在在內地做這樣的生意不多,我覺得可以多嘗試。

對港商來說,香港一百多年都是比較簡單的社會,制度很簡單、稅費計算也相對簡單,但內地的制度就相對複雜。 香港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和內地也不一樣,港商到內地做生意往往會受困于複雜的行政申請手續。

所以要進入內地市場,首先為了避免法律糾紛,必須找一個好律師。另外,一個好會計也很重要,因為香港的會計制度和內地差異很大,例如最基本的,香港是每年只做一次財務報表,內地是每個月要上報;香港也沒有營業稅、增值稅等名目。

** 亞太日報記者:隨著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這些新興的改革試驗區建起,你認為對於香港是發展機會還是威脅到地位的挑戰?**

** 吳永嘉:** 應該這樣說, 前海對香港人來說是好事,對香港未必是好事。 香港的貨運、服務、人才進入內地便利化,但另一方面,香港的人才流失,甚至一些人帶著整個家庭移居內地。前海還好些,離香港近,裡面的很多金融機構、服務機構也在向香港人學習經營經驗。所以前海對於香港是挑戰還是機遇的課題就沒那麼突出。

而自貿區也擁有香港一樣自由進出的方便,也可以結算人民幣,對作為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的香港來說,影響就比較大。但這是短期的。俗話說,蛋糕做大了,你也可以分一杯羹。長期來說總歸是一家人,自貿區的海外試點,產品要推向國際的橋樑,香港還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