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爾東亞行的意義

聯合早報

text

亞太日報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近日出訪日本、中國、蒙古亞洲三國,這是其上任一年以來的第四次亞洲之行。7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社論,剖析哈格爾此次東亞之行的意義。

社論稱,在俄羅斯公然介入烏克蘭內爭,強力並吞其克里米亞領土,朝鮮持續向韓國和日本方向發射火箭和導彈挑釁,以及中國同日本在東海釣魚島、同菲律賓在南中國海仁愛礁的主權爭執持續升溫的大背景下,哈格爾此行的地緣政治意義,顯然不容忽視。美國無疑要通過與亞洲諸國的密集溝通,強調華盛頓對本區域安全穩定的戰略承諾,一方面提高盟友的信心,另一方面阻嚇任何誤判美國決心的冒險行爲。

這個意圖在哈格爾于東京的公開談話就已經顯露無遺。他在會晤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國防部長小野寺五典後表示,美國將履行其承諾,協助日本抵禦任何的軍事侵略,保護日本的安全。就釣魚島爭議,哈格爾雖然維持美國立場,不對主權歸屬表示意見,卻強調美國“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試圖削弱日本行政管轄權的脅迫行爲。同時,哈格爾還宣布將加派兩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駐紮日本,使總數達到七艘,並增設一部X波段導彈防禦雷達。他也支持安倍要使集體自衛權合法化的做法。

至于中國,哈格爾更明確地表達了美國的不安。他以外交辭令所能允許的最坦白的方式警告說:“中國是個強國,而強國有廣泛的責任……我會與中國談及它對鄰國的尊重。脅迫、恐嚇是件致命的事,因爲它只會導致衝突。哈格爾也把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同中國的意圖相提並論:“你不能在世界上隨意用武力、脅迫或恐嚇的方式重劃國界,侵犯他國領土和主權,無論是針對太平洋的小島或歐洲的大國。美國負責東亞與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于本月3日在國會“美國對台政策聽證會上,也對中國可能效仿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做法表示擔憂。

作爲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友,哈格爾選擇在東京做出如此強烈的表態,目的非常清楚——在各界質疑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之際,以高調方式保證日本的安全和軍事地位,有助于避免任何一方錯估形勢。哈格爾在訪問東京之後續程北京,自然也在貫徹同一目標。爲了表示與日本共進退,美國決定取消派軍艦參加本月底在中國青島舉行的國際閱艦式,因爲日本並沒有受邀。突出美日同盟的時效性,只是美國在克里米亞危機後鞏固亞洲安全局面的一部分,在訪問日、中、蒙三國之前,哈格爾在夏威夷會晤了亞細安十國防長,並以老大哥的姿態倡議亞細安加強區域安全合作。這是美國首次以東道主身份邀請東南亞十國討論防務,且有意把論壇常態化。

哈格爾訪問蒙古,其實也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意義。自美國在2012年高調宣布重返亞洲後,蒙古就一直表現出高度的積極配合。在地理上被俄羅斯與中國包圍的蒙古,選擇親近美、日、歐來表現對中俄不偏不倚的外交姿態。蒙古不但派兵參加美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戰事,還派兵參與北約在科索沃的維和行動。北約更在2012年同蒙古簽署合約,正式推動蒙古軍隊同北約軍隊聯合作戰能力的計劃。換句話說,蒙古在軍事上屬于西方在中亞地區的可靠夥伴。哈格爾的蒙古之行,一來有獎勵烏蘭巴托的意思,二來也間接展現美國在亞洲的外交實力。

自出任國防部長以來,哈格爾已經第四次出訪亞太地區,此行訪華則是他任內的第一次。對于中國行的期待,他在夏威夷的“美國-亞細安防務論壇閉幕記者會上表示,美中既是朋友,也是競爭者,但肯定不是敵人,願意在南中國海等有分歧的議題上聽取中國的看法。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則指出,希望中美能構建互信、增加開放度和透明度。緊隨著哈格爾,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將在本月訪問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四國。在克里米亞危機余波蕩漾之際,美國持續聚焦亞洲的防範未然用意,因而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