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琳与团队指导高校开学复课疫情防控工作。受访者供图
** (抗击新冠肺炎)33载疾控人的一百天:做“看不见”的守护者**
中新网杭州5月9日电(张煜欢 胡丁于)9日一早,杭州市西湖区疾控中心主任郑琳披上工作服红马甲又匆匆忙忙出门了。这一天他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指导社区消杀、参与校园应急演练……已连续作战一百天的他,像是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
时间拨回到2020年1月27日,西湖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获批启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成为浙江省首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区县疾控中心。至此,从事了33年公共卫生事业的郑琳,与新冠病毒之间的战役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不是这次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暴发流行疫情,疾控工作者都是在幕后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百姓平安。”对郑琳来说,这一百天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又一段难忘的记忆。
郑琳与团队督导宾馆公共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受访者供图
** “疫情发生前已经有所准备”**
2020年伊始,当疫情信息不断传来,经历过非典的郑琳便敏锐意识到,或许又将面对一场大的“战疫”。
“因此我们在1月中上旬就着手对全体人员做相关培训,并成立了包括疫情信息监测、疫情应急处置、物资后勤保障等多个工作小组,为可能到来的突发疫情做好各项准备。”郑琳说,“正是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我们及时有效处置疫情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月19日,西湖区疾控中心接到首起疑似病人疫情报告后,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正式进入到战时防疫状态。
何为战时状态,郑琳用“忙得像打仗般”形容。
“我们在编职工加上临聘人员总共只有50来人,每天要完成辖内省、市定点医院报告的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划定与消毒,密接人员追踪管理,标本采集与检测,24小时热线电话接听,辖区疫情防控工作业务指导等,那些天大家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工作不分昼夜。”郑琳说。
尽管家离单位不远,但在近两个月时间里,郑琳都把家安在了单位。
“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西湖区在短短1个月内即控制住了疫情,至今已连续两个多月没有本地病例报告。”郑琳说。
郑琳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流行病学调查是阻击疫情的关键”
2月底至3月初,随着疫情形势趋稳向好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郑琳与中心的工作重点也转向“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还来不及松一口气,随着入境人员开始增多,疾控中心的工作压力也持续加大。”郑琳说,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要求在24小时之内尽快出具,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调查清楚输入人员的流行病学史。
“这块工作看似简单,但十分重要,对调查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人际沟通耐心。”郑琳说,“如果一些关键信息被漏掉,没有将病人传染来源、行动轨迹、密切接触者搞清楚,就有可能使防控措施出现漏洞,说不定就是前功尽弃,导致疫情扩散蔓延。”
境外输入者没有如实提供行程轨迹和密切接触人员信息是最让他们头疼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方核实,看看信息是否属实。同时我们会和属地镇街、公安部门配合,利用大数据手段来核实信息。”
为推进企业尽快复工,郑琳与团队奔走于各大企业,指导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校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郑琳说,针对学校这一人员密集相对封闭的场所,他与团队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上门指导建立各项防控体系,要求做到一人一表一档记录在案,助力安全复学。
截至4月30日,西湖区疾控中心累计出动应急防疫人员5359人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流调报告286例;病毒核酸检测样本3031份;场所消毒面积达35820平方米;开展复工复产复学防控指导132次。
** “热爱是坚持的理由”**
回忆起自己从业33年的经历,郑琳坦言,在疾病防控工作岗位上能够坚守这么多年,源自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执著与热爱。
他说,在很多人看来,公卫医生并不像临床医生那样“治人之病”,成效立竿见影;其更多是“治人于未病”,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阻止着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我们工作做的越好,老百姓就越容易‘忽视’我们的存在。”郑琳说,“这是个需要纠正的价值导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增加了几十岁,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疾病防控做得越好,老百姓越少得病,生活质量就越高。”
眼下疾控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职业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由于在防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西湖区疾控中心集体获得了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郑琳为集体获奖感到自豪,亦感责任重大。
他坦言,如今疾控工作仍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问题,“越是基层,人才方面的短板就越突出。”他想告诉年轻人,加入公共卫生事业,创造的社会价值是“隐形”而无穷的。在“看不见”的地方守护一方平安,也是一种成就与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