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侯佳欣】“中国将向国际科学家开放巨型望远镜。”法新社15日以此为题报道称,12月初,在波多黎各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发生坍塌后,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成为该领域“唯一重要的仪器”, FAST即将面向外国天文学家开放使用,彰显中国成为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
法新社称,上周FAST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接受外媒访问时谈及阿雷西博望远镜说,“我们从它的结构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并逐渐改进,打造了我们的望远镜。”此外,王启明还提到,“FAST科学委员会的目标是让其越来越向国际社会开放。”
上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FAST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同时宣布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迪基(John Dickey)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或西欧处于同一水平,”迪基称,“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
不仅是FAST,法新社还注意到中国在其他领域取得的成就。
报道称,虽然目前中国只收获了一项诺贝尔奖,但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中国一直在迅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过去20年里,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北斗地理定位系统,而且正把月球样本带回地球。FAST搜集的数据也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宇宙起源,寻找地外生命。
法新社称,中国科技政策专家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表示,中国科技创新进步非常迅速。而就在几年前,“中国还被视为创新领域的落后者”。
据外媒此前报道,当地时间12月1日,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坍塌。阿雷西博望远镜坍塌是因为3个支撑塔全部断裂,重达900吨的接收平台直接坠落到望远镜的反射盘上。天线被砸坏,望远镜已无修复可能。
关于FAST,据此前报道,“中国天眼”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于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积相当于大约30个标准足球场,大大拓展了人类在射电波段的视野,也使中国射电天文学家有机会走到科学探索的最前沿。正式运行以来,在“天眼”的帮助下,中国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FAST的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目标近两倍,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