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朱同玉列席2021年上海两会。上海民盟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24日电(记者 许婧)针对最近出现隔离14天后查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有专家指出,潜伏期过长是个别现象,是不是潜伏期延长还需要研判。目前各地采取14+7的隔离措施,是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潜伏风险。列席2021年上海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24日呼吁,当下需要扩展并创新防控思路,多种方法综合检测,提高隔离人员阳性检出率。
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肛拭子的粪便检测比上呼吸道标本更加稳定,更加敏感,阳性率更高。朱同玉建议,对隔离人员除了现有的鼻咽拭子检测方法外,可增加肛拭子核酸检测,这种检测在隔离点操作上具有可行性;同时,增加血液抗体IgM检,有助于与提高检测阳性率,降低漏诊率。
“通过多元综合检测,可以大幅度提高隔离人员的阳性检出率,降低漏检率,提高隔离人群的分拣速度,做到阳性病例早发现,有效减轻隔离压力,提高密接人员的管控效率。”朱同玉说。
与此同时,环境病毒本底摸底检测可以主动、快速、动态掌握上海全域范围的基本病毒本底信息,有助于建立疫情的多点触发机制,有助于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监测、重点人群常规监测和发热门诊哨点体系的三体系协同机制。
朱同玉由此建议,充分发挥上海在环境检测,特别是污水检测、粪便检测和其他环境检测等方面的体系优势,在重要交通枢纽(火车站、机场、汽车站、地铁枢纽站)、医疗机构、大型商超、涉外宾馆、海外输入人员的隔离场所和其他可能涉疫的重点场所,集中力量对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和化粪池以及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取样,进行核酸检测,从而识别出重点污染场所,并快速实现管控和重点人群隔离管理。环境病毒检测相较于传统的单一人员核酸检测和小范围环境检测,既可减少人员聚集等风险,开拓了新的采样渠道,又能主动摸排,加快速度。
在朱同玉看来,如果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在本次抗疫中,快速确定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范围,降低流调的滞后性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无需开展大规模的群体人员核酸检测,可巩固和提高上海科技抗疫和精准抗疫的全球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