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瘧疾對氯喹產生抗藥性的解決辦法

text

(亞太專遞)科學家發現瘧疾對氯喹產生抗藥性的解決辦法

新華社堪培拉4月15日電(記者徐海靜)氯喹原本是治療瘧疾的良藥,但由於瘧疾寄生蟲對其產生抗藥性,這種藥物在很多地方不再使用。澳大利亞和德國科學家發現,瘧疾寄生蟲也有弱點,通過增加服藥次數,氯喹仍然能夠起作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5日發表一份聲明說,該校生物學院研究人員羅文娜·馬丁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人員共同發現,導致瘧疾寄生蟲產生抗藥性的蛋白質也有“軟肋”。

“我們研究了這種蛋白質的不同形式,在所有情況下,蛋白質將氯喹移出瘧疾寄生蟲體外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這意味著,能夠繼續使用氯喹治療瘧疾,只要每天服用兩次,而不是一天一次,”馬丁說。

她還說,這種蛋白質有能力通過兩種通道中的一種將氯喹移出瘧疾寄生蟲體外,但這一過程相當苛刻,發生任何錯誤,蛋白質就不起作用。這意味著蛋白質處於相互矛盾的壓力之下,這是它的弱點。在以後關於抗瘧疾新藥的開發中可以加以考慮。

氯喹曾被譽為是“神藥”,目前仍在南太平洋、非洲、亞洲、南美洲等地使用,但很多發達國家已不再使用。目前,全球約有50萬人死於瘧疾。

馬丁說,這一理論還可以用於與氯喹類似的因抗藥性而療效下降的抗瘧疾藥物的使用中。

雖然建議增加服藥次數,馬丁不推薦增加劑量的做法,因為“一次吃太多藥會要人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