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走街串巷看“老郑州”“新容颜”

中国新闻网

text

改造后的郑州工人新村街区 阚力 摄

中新网郑州4月10日电 题:走街串巷看“老郑州”“新容颜”

记者 赵晖 阚力

顺着郑州市二七区连心里老胡同一路走到政通路,“马路花园”般一步一景。沿街漫步,崭新的“老楼”和花园式街巷,正是“老郑州”的“新容颜”。

连日来,记者走街串巷,从郑州市金水区的工人新村到二七区的绿云小区,感受郑州老城区如何旧貌换新颜。

工人新村居民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聊天 阚力 摄

工人新村片区道路干净整洁,街区树木林立,刷成红白相间的居民楼焕然一新。“以前,电动车加上标准破旧小门洞,就是工人新村。”在工人新村街区马路廊道上散步的居民乾万平,谈到改造前的工人新村时说,早些年他在这里买了养老房,主要图其地理位置和周边配套的公园。

郑州市老城区的马路微景观 阚力 摄

“刚搬来住的时候,到处都是电线,院子里杂乱无章;整体环境设施破旧不堪,下楼我也不在院里逗留,都是去附近的公园遛弯。”让乾万平惊喜的是,近一年来,经过片区整体改造后,一应俱全医疗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市书房成了工人新村的标配。焕然一新的“容颜”让和乾万平一样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工人新村片区旧貌换新颜得益于郑州市政府大力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郑州市主城区,2002年前的老旧小区共有1800多个。楼体陈旧、公共配套缺失、小贩挤占街道等,几乎是每个老旧小区的通病。

改造后的郑州市绿云小区一角 阚力 摄

2019年11月,郑州市明确了老旧小区改造目标:通过改造提升,使全市老旧小区基本达到“园区道路平整、绿化种植提质、路灯廊灯明亮、楼宇标识清晰、车辆管理有序、线路管网规整、建筑外墙美观、安防设施齐备、管理组织健全、物业服务规范。”

今年3月,郑州市出台《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此举与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乾万平住的这个片区,房屋普遍建于上世纪80年代。楼体陈旧、公共配套缺失,管线混乱、建筑物墙体破旧、小贩挤占街道。去年该片区启动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道路增设慢车道和隔离绿化,实现道路人车分离,对楼院内路面重新铺装等,改善居民生活出行环境。

在二七区的绿云小区,记者看到,孩童嬉闹、翁媪悠然,整洁的院落在红花绿叶的映衬下,宛如一幅现代版的“采菊东篱图”。

绿云小区始建于1992年,是河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项目,有47栋楼,1730户、约5000人,曾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后因时光变迁,城市发展,该小区沦为无主管楼院。

正在社区一间书法室里练习书法的85岁的卢万顺说,他已经在绿云小区住了14年,见证着这个曾经的示范小区由“兴”到“衰”再到“兴”的两次变化。

“去年改造前的绿云小区是西区出了名的脏乱差,我曾经一度想离开,但你看现在,是我们老年人的乐园,幸福生活之场地。”卢万顺如是说。

郑州市街区的“口袋公园”叫好又叫座 阚力 摄

此外,绿云小区党组织还以党员为骨干,建立了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讲座、义诊、环保宣传、义务理发等活动。不仅如此,志愿服务队还自编自演了《小区改造三句半》等节目,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小区改造治理。

绿云社区党委书记罗丽琴告诉记者,通过“一领四单”改造模式的深入,小区环境好了,矛盾也少了,居民基本实现了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

据郑州市副市长陈宏伟介绍,郑州市主城区1833个老旧小区目前均已纳入综合改造工程,共涉及7584栋楼,2469万平方米,居民30万户。截至目前,完成改造110个,正在施工的有689个,争取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造总数的70%。

走访中,记者顺着二七区连心里老胡同走过,绿意盎然、新发芽的树叶迎风摇曳。得益于“三路一园”街区改造,这条陈旧的小胡同同样焕然一新。

“三路一园”美丽街区示范项目由郑州市二七区的人和路、政通路、兴华街和一口袋公园以及20余处微景观组成,涉及道路总长4.6公里,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通过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功夫,道路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增设修整缘石坡道,降低道路路口坡度及高差,做到“四角平坡”;清除低于45厘米的路障,增强了无障碍通行度。同时,推行“白改黑”路面升级改造,在门户小道铺设沥青路面,改善路面状况,美化街区环境。目前,900多条有历史、有文化的绿色街、便民街、特色街遍布城区大街小巷。

老旧小区改造、“三路一园”等等,是郑州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老郑州’的‘新容颜’已经显现。未来,市民将会深切感受到城市变得越来越舒适、愉悦,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有序。”陈宏伟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