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将背负沉重的疫情包袱跨入2021年

亚太日报

text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一年。和欧美大部分国家一样,法国也是疫情的重灾区,一年中疫情起伏不定,总统马克龙近期也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而被隔离。法国将背负沉重的疫情包袱跨入2021年。

12月17日,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发表公报宣布,马克龙总统“在出现初步症状”后接受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他将根据国家规定,自我隔离7天。爱丽舍宫的公告补充说,马克龙现在巴黎郊区凡尔赛的拉朗特纳总统别墅实行隔离,隔离期间将继续远程工作和开展活动。由于遭受感染,马克龙原计划对黎巴嫩的访问等外交活动已经取消。

18日,马克龙再度露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3分钟的视频通报自己的状况。马克龙在视频中显得有些疲惫,语速也缓慢,他表示自己感觉良好,不过仍有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和干咳。他在视频中向国民呼吁:“所有人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我已经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涂酒精消毒水,但我还是感染了。”他呼吁民众一定要加强防护,在新冠病毒面前没有人能幸免。

据报道,马克龙夫人布丽吉特没有被感染,但也实行自我隔离。人们不禁要问,疫情发生以来,法国政府号召国人采取一系列严格的防范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消毒等。作为总统,马克龙个人的防范应当十分严格,为何还会感染呢?

法国卫生部长韦朗给出的答案是,总统很有可能是12月10日参加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理事会峰会时被感染的。另一位参加此次峰会的领导人,斯洛伐克总理马托维奇18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确认自己感染新冠病毒,这证实了欧盟10日的峰会的确是个重要感染源。

根据公开影像资料发现,欧盟峰会的会议过程中存在许多防疫漏洞。比如,法国《巴黎人报》报道,当天的峰会特别举行了纪念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默哀仪式,在默哀时,到场的25个国家领导人里有20个人没有戴口罩。还有照片显示,领导人私下交谈时虽然都戴了口罩,但没有遵守“社交距离”的要求,几乎都在彼此触手可及的距离内进行讨论。

马克龙出席布鲁塞尔欧盟峰会期间,与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总理科斯塔、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卢森堡首相贝泰尔因等共进过午餐。在巴黎,他接待过到访的埃及总统塞西。马克龙遭感染后,有关机构或国家纷纷对相关领导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测并采取隔离措施。

马克龙被感染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对法国防范疫情的措施提出质疑。路透社的评论指出,马克龙很早就在社交中实施合十礼,但在抗击疫情近一年后,他却显露出放松防备的迹象。今年3月,在宣布全国进入封锁状态的前几天,马克龙在巴黎接待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时,用印度的合十礼取代了传统的握手。6月份在伦敦,马克龙与英国首相约翰逊接触时也保持了社交距离。但是到了10月份,马克龙宣布法国第二次进入封锁状态后,他在遵守社交距离上却出现了松懈。有照片显示,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庭院里会见经合组织秘书长古利亚时,热情握手并拥抱这位70岁的官员。疫情尚未结束,但马克龙却迫不及待地恢复了与客人肢体接触的习惯。

路透社17日发表的题为《从鞠躬到握手,马克龙是如何在保持社交距离问题上懈怠的》的报道指出,尽管政府要求民众在年底聚会中人数不超过6位,但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同大约20位议会领导人共进午餐。政策制定者不能带头严格执行规定,怎么能让广大民众心服口服地执行呢?更何况,戴口罩、减少外出和聚集等本来就在民众中有极大争论,现在连总统都不严格遵守,政府的规定只能是一纸空文。法国抗击疫情的有效性更是大打折扣。

马克龙这些“违规”的行为也折射出法国抗击疫情多次出现反复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今年春季,新冠病毒袭击全球,欧洲成为重灾区。最初法国在强调治疗和预防之间争论不休,“重治轻防”耽误了抗击疫情的宝贵时间,导致疫情急转直下。3月12日和17日,马克龙连续两次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3月17日全法国进入“封城”模式,全体民众被严格限制出行。法国的“封城令”并未有效遏制疫情。5月9日全国入院治疗的感染者总数达到95829人,死亡人数为26310人。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延长卫生紧急状态两个月,以应对愈演愈烈的疫情。

进入10月,第二波疫情袭击欧洲,法国单日新增病例数量不断创出新高。 10 月28日晚,马克龙宣布法国从10月30日起重新实行封锁措施,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反弹。

尽管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但疫情依然蔓延,没有丝毫收敛的迹象,马克龙遭感染对广大民众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担心的消息。人们盼望圣诞节假期能够过个平安除夕夜,看来这个希望变得愈加渺茫。

2020年对马克龙总统来说是个沉重打击,新冠肺炎疫情把政府搅得焦头烂额,不仅迫使马克龙把其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搁置起来,而且必须面对疫情导致的经济大滑坡,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成了马克龙政府的两大课题。

在马克龙隔离时发布的那段视频中,人们看到他满脸的倦容,可以想象的出,他治下的法国正步履蹒跚地迈向2021年。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