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生歷史知識匱乏 港媒:應加強年青一代歷史教育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8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出席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展覽開幕禮時致辭,強調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應深入瞭解香港與國家在抗戰時期所承受的苦難,應該知道國家力量的重要性,以及知道香港與國家,香港市民與全國人民有共同命運。

香港文匯報27日發表評論稱,行政長官這番話,指出了香港新一代學習歷史、牢記歷史以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評論稱,回顧去年香港部分青少年學生之所以參與違法“占中”以及一些暴力衝擊活動,歸根究底在於很多青少年對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缺乏認識,導致國家民族觀念薄弱。

香港中學生歷史知識匱乏,誰之過?

香港論政團體“公民力量”曾在街頭向301名中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進行突擊測試,問他們七條中國歷史問題,包括“獨尊儒術發生在哪個朝代?”“‘詩仙’及‘詩聖’所指何人?”“鄭和下西洋發生在哪個朝代?”等。

結果發現,86%受訪學生曾經修讀中國歷史科(簡稱中史科),但當中僅55%能答對三題或以下,其中10%更答錯全部題目,反映香港中學生的中國歷史知識嚴重貧乏。

面對香港中學生對中國歷史知識的匱乏,各界均在反思原因。

《鳳凰週刊》曾在報道中稱,香港中學生缺乏對中國歷史的認識,與過去十多年特區政府的教育政策不無關係。

報道稱,英國殖民地政府統治香港一百五十年期間,中史科一直是中小學舉足輕重的文科主流。但在“九七回歸”後,教育局進行課程改革,於2000年取消了中史科為初中必修科的規定。由於中史科與其他選修科相比內容很多,學生多舍難取易,修讀容易讀的科目,令中史選修人數越來越少,不少中學也陸續在初中取消中國歷史科。

香港《文匯報》稱,教育局未把中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向社會大眾傳達了中史科被貶抑的資訊。

面對媒體質疑,香港教育局出面澄清稱,回歸後,所有學生均有修讀中國歷史。回歸前中國歷史科在初中只是“文法中學”和“工業中學”人文及社會科目中的選修科,而“職業先修學校”不設中史科。回歸後,教育局重視中國歷史教育,課程發展議會在課程檔《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2001)中列明所有學生在初中必須修讀中國歷史,而所有中學不論用什麼模式教授中國歷史,亦必須平均每週提供約兩教節教授有關內容。

香港高中“中史科”或有亡科危險

事實上,调查显示,香港自2010年推行新高中學制後,修讀中國歷史科的學生不斷減少,有教育界人士憂慮中史科面臨“亡科”危險。

據香港政府新聞網,在香港的高中階段(即香港所稱“中四”至“中六”階段),中國歷史一向都是是選修科。舊學制(2010年前)的中學會考,考生在中英數以外多數報考四至五科,而在新高中學制下,學生在必修科以外只報考二至三科。因此中史科和其他選修科一樣,考生人數均較以往為少。

4年前,在新學制實行一年之後,一項香港“新高中中史科施行狀況問卷調查”表明,各高中中史科修讀人數只有約13000人,而且出現退修潮。在同類選修科目中,香港中學生比較喜歡經濟、化學、生物等科目。

據香港政府新聞網統計數據,第一屆修讀中史科的學生在中四(2009/2010學年)有12 857人,佔學生總數的16.4%;在中六時有8003人報考中學文憑考試,佔考生總數的11.7%;三年內有4854人退修,占最初選修總人數的37.8%。

第二、第三屆修讀中史科的學生分別有11872人、10349人,佔學生總數的15.2%、14%;至2015年,共有6329名考生報考,較2012年銳減逾1700人。

梁振英:要讓青年一代認識國家力量的重要性

在國家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香港各界也舉辦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為銘記歷史,也為教育後代。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26日在“香港各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大型展覽”開幕酒會上說,香港青年一代應該深刻認識國家和香港曾經經受的苦難。通過認真總結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知道“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知道和平並非必然,以及國家力量的重要性。

《文匯報》發表評論稱,行政長官這番話,指出了香港新一代學習歷史、牢記歷史以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評論稱,回顧去年香港部分青少年學生之所以參與違法“占中”以及一些暴力衝擊活動,歸根究底在於很多青少年對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缺乏認識,導致國家民族觀念薄弱。

評論指,特區有關教育部門應重振中國歷史教育,讓青少年培養正確的歷史觀,正確看待香港與國家民族的關係,自覺地抵制所謂“港獨”、“本土”等不良思潮的侵蝕。(綜合新華社、香港政府新聞網、文匯報、鳳凰週刊、觀察者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