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大救援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特派記者俱孟軍、徐儼儼、文濤、周盛平、魏聖曜、侯麗軍、白陽、張寧、許萬虎、趙乙深、崔靜加德滿都報道】隨著一些國際救援隊逐步撤離,目前尼泊爾抗震救災工作已從拯救生命轉向確保物資分發和疫情防治。從4月25日地震發生開始,國際社會對尼泊爾進行了兩周的緊急馳援,一場生命大接力吸引了全球目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這場國際救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哭泣的山地之國

截至5月8日,“4·25”地震已在這個只有2700多萬人口的國家造成7900多人死亡,1.7萬多人受傷。其中,首都加德滿都和北部直通中國邊境的辛杜帕爾喬克縣死傷最為慘重。

據尼泊爾駐華大使馬斯基介紹,地震致使尼泊爾數以萬計的房屋損毀,大批民眾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目前尼泊爾國內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為受災民眾提供庇護所,籌集更多帳篷、防水布等物資安置災民。

在受災最嚴重的辛杜帕爾喬克縣,一些山區的民房幾乎全部被毀。小汽車般大的落石從山體滑落,砸毀了路邊的民房和車輛。成百上千的饑民無力開展自救,只能聚集在山路上等待救濟和乞討。

在靠近中尼邊境、緊鄰中尼公路的因地村,200多名村民中有7人遇難,全村110多間房屋倒塌。25歲的村民普拉卡什說,由於帳篷緊缺,村民不敢睡在損毀嚴重的家裏,只能睡在路邊,每日的食物也只有一點點大米。

作為一個旅遊國家,讓尼泊爾人和無數國際遊客“很受傷”的是位於加德滿都河谷的大片文物古跡遭到嚴重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駐尼泊爾代表曼哈特說,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有7處歷史遺址和建築群,全面反映了當地聞名於世的歷史和藝術成就。然而,這7處遺址中有5處遭到極其嚴重的損毀,1處中等程度受損。在著名的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約80%的建築坍塌;巴德崗杜巴廣場和帕坦杜巴廣場各有50%的古建築損毀。

此外,位於高地的斯瓦揚布納特寺情況也非常危急,周邊大量寺廟和房屋倒塌。據一位日本地震學家現場調查,地震使斯瓦揚布納特寺周邊區域土壤產生大量裂痕,若尼泊爾進入雨季,雨水滲入土壤很可能會造成大規模山體滑坡。

地震還使大量醫療設施受到嚴重損毀。記者看到,加德滿都地區的醫療救助相對有保障,但周邊山區仍有很多民眾無法獲得及時的醫療救助,有些傷者的傷口已開始化膿,傷勢加重。

中國救災努力贏讚譽

兄弟有難豈能坐視不理。中國政府和民間力量在尼泊爾地震災後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在災區情況未明、風險極大的狀況下急速向災區挺進。

地震發生第二天,由60餘名搜救隊員、醫護隊員、地震專家等組成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即抵達加德滿都,成為首支抵達災區的聯合國認可的重型國際救援隊。

中國救援隊員未做停歇,便爭分奪秒地直奔加德滿都一處廢墟。6小時後,他們成功營救出第一名倖存者。隨後,他們在一棟已經坍塌的七層居民樓連續奮戰34小時,又成功救出一名受困達62小時的男子。

中國政府醫療隊和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到達尼泊爾後,深入城市和鄉村,搭建帳篷病房,設立臨時手術室,開始高強度的工作。截至目前,兩隊已分別接診受災群眾上千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國家地震救援隊和醫療隊172名官兵分批抵達尼泊爾,攜帶包括95臺發電機和300餘頂帳篷在內的40噸救援物資設備,夜以繼日挖掘廢墟,尋找遇難者,救治傷員。

此外,長期駐紮尼泊爾的中國援尼醫療隊等單位也積極參與救援和救助工作。

災區天氣越來越熱,震區防疫壓力開始增大,消殺工作成為救援重點。各支中國醫療隊集中培訓或現場培訓數百名尼醫務人員,由他們攜帶供分發的噴霧器等設備赴各地開展防疫和宣講。

道路是救援生命線。中尼公路樟木口岸至加德滿都114公里路段在強震中損毀嚴重。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投入500名官兵、180臺(套)工程機械,與尼方配合全力執行搶通任務,目前已成功搶通這條生命大動脈。

在這次尼泊爾強震救援中,還活躍著10餘支中國民間救援隊,他們充分發揮“小、快、靈”的特點,與尼泊爾的華僑華人密切協作,成為中國救援力量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據藍天救援隊隊長遠山介紹,該隊在震後迅速從全國3萬名隊員中挑選出七八十名精兵強將,攜帶裝備和物資緊急趕往災區。

在尼華人也積極自發行動起來。記者認識的一位常駐博卡拉、網名“小煙兒”的滑翔傘飛行員,連日來與其他民間人士發起網絡募捐並採購大批物資,運往震中廓爾喀。

在加德滿都泰米爾區,“嘉麟閣”等中餐館自發為各支中國救援隊、醫療隊提供餐飲保障,甚至還有兩名來自廣州的青年志願者想方設法為災區送來132袋大米……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尼泊爾強烈地震發生後,商務部已牽頭會同外交部、財政部、民航局、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等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了兩輪對尼泊爾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提供了總價值6000萬元人民幣的546噸救災物資。

來自中國的全方位援助獲得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尼泊爾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肯定。尼泊爾總統亞達夫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尼泊爾地震災區的無私援助,中國救援隊的工作是最棒的。”

國際援助凸顯全球“命運共同體”

同樣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還有其他國家的救援隊伍。

在加德滿都馬恰博卡裏地區,波蘭國家消防隊1日在一處傾斜角度極大的樓內搜救。由於危險系數高,波方隊員只能留一部分人在樓外觀察樓體變化,一部分人在樓內展開搜救工作。一段時間後,由於樓體繼續垮塌系數不斷升高,救援隊只能被迫向外圈撤離。

波方副隊長格布爾津斯基對記者說,各國救援隊都在發揚國際主義精神,開足馬力救援,“這些兄弟都是好樣的,為他們感到非常自豪”。

在加德滿都拉裏特普爾區郊外,孟加拉國軍隊在當地一所學校設立了戰地醫院。軍醫們把臨時診所設在學校操場上,病房和手術室則在學校樓裏。這所臨時醫院的十多名醫生每天前往各個村落,挨家挨戶敲門,上門問診,排查疫情。他們還向村民傳授防疫防病等衛生知識。

在受災十分嚴重的旅遊景點巴克達普爾,巴基斯坦軍隊在當地設立了一個野戰醫院,用軍用帳篷作為醫院的診室和手術室,過去幾天已救治近400名傷者和病人。由9名醫生和7名護士組成的野戰醫院是巴基斯坦軍方優秀的戰地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國際救援力量這次展現了良好的配合,被各方傳為佳話。記者在前往中國邊境採訪途中遇到一支加拿大紅十字會醫療隊,正指揮幾十位尼泊爾村民艱難地挖掘和平整一塊空地,希望在此建一座臨時野戰醫院。

由於工作量過大,加拿大醫生通過記者向中國武警求助,幾分鐘內就得到了積極回復——武警官兵將很快調派距離最近的挖掘機前來幫忙。記者在4個多小時後返回時看到,兩頂潔白的野戰帳篷已在那裏建立起來。

在加德滿都巴格瓦蒂大橋旁一棟倒塌的六層樓房,記者見到一支中國民間救援隊與印度、丹麥等國和尼泊爾本國救援力量密切合作,共同進行挖掘作業。由於其他救援隊缺乏精密探測設備,中方救援力量發揮了關鍵作用。

尼泊爾政治分析人士阿迪卡裏說,針對尼泊爾的國際大救援合作充分體現出國際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實踐。尼泊爾人民一定不會忘記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所有友好國家提供的巨大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