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日發表題為《中國與全球化困境下的G20》的署名文章,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在文章中稱,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即將舉行。在目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對中國來說,這是一次展現大國掘起和大國應當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機會。不過,要主辦一次成功的會議,中國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文章稱,當前國際經濟的總體局勢可以用一個詞的變化來說明:曾經是西方(尤其是美國)軟實力核心的“自由貿易”,已經變成一個骯臟的詞匯。全球治理和各國內部治理的雙重危機,導致了世界範圍內民粹主義的掘起。
在發達的西方國家,包括美國的特朗普主義、英國脫歐、法國國民陣線、德國選擇黨等都是這種現象的產物。在發展中國家,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國家也都存在民粹主義。
今天,無論是中東亂局、歐洲難民潮、朝鮮核危機、南中國海主權之爭,無一不體現地緣政治的掘起,充滿不安全感。在這種局勢下,作為G20今年的主席國,中國應當具有怎樣的立場和政策呢?
中國本身的國際經濟環境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中國的外部環境越來越不好。歐盟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與其說是因為中國的原因,倒不如說是因為歐洲民粹主義的掘起,使得歐洲國家更傾向於貿易保護主義。
再者,中國也面臨著嚴峻的地緣政治環境,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利用朝鮮核試驗、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主權糾紛等問題,在中國周邊向中國施加著巨大的外部壓力。面對這種外在壓力,中國內部的民粹主義也正在變得非常強烈。
7月24日,四川成都,參與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接待工作的中方服務人員正在拍照。(路透社)
文章稱,因此,中國首先必須避開世界地緣政治之爭的陷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責任利用這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有效消除地緣政治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促成將人們的關切從地緣政治轉移到商貿合作和發展方面。
南中國海仲裁案之後,中國至少在和東盟之間的關係上,已經阻止了形勢的惡化,扭轉了地緣政治之爭的局面,開始轉向經貿合作。各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是國際社會和各國的最大安全保障。
中國應當向國際社會強調,不能讓民族主義泛濫。世界上能夠富裕起來的國家,不管是小國還是大國,都是開放的國家。國家越開放,發展的機會就越多,就越容易發展起來。中國也應當強調自己要通過進壹步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來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
內部問題要通過內部體制的改革來解決,而不應當把它演變成民粹主義。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要通過更加對外開放的方式來化解,而不應當演變成民族主義,要避免國家間的沖突,甚至是戰爭。
文章稱,中國更可以大力推動全球化進程。在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的條件下,全球化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是世界現行自由貿易體制的維持者和改進者。中國基本上已經通過內部改革同世界自由貿易體制接軌,並在現行體制內部扮演著重要角色。
西方過去一直扛著“自由貿易”的大旗,現在沒有能力再扛下去了,“自由貿易”同樣可以成為中國的軟實力。進而,中國也需要理解、包容和接受新的規則。中國可以把新的規則作為改革內部體制的動力,就像中國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進行的改革那樣。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還要做加法。經濟總量的增大不僅為中國提供了制定新規則的機會,更是在造就中國執行規則的能力。
8月2日,來自澳大利亞的浙江大學誌願者提姆在教社區居民學英語。在G20峰會召開之際,杭州各社區掀起了英語學習的熱潮。新華社發
作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合作論壇,G20的使命不僅是要溝通各國之間的經濟金融政策協調,防止金融危機的重演,也肩負推動可持續的國際經濟發展和實現國際發展的公正性的責任。今天的G20在所有這些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果這次峰會能夠在反對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地緣政治過熱,促進世界自由貿易和推進全球化方面取得共識,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極為有利的,就會是裏程碑式的會議,並且也會向世界證明,中國作為一個掘起中的大國,在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