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年夜飯:執著的傳統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河內記者章建華 閆建華】“‘春節三天得吃飽’,這是我們越南人的老話,就是無論多艱難,初三前都得天天吃飽。在河內臘月不太暖的陽光裏,60歲的範氏汪在自家老屋前對記者說,“以前條件再不好,粽子、春卷、酸蔥、白煮雞、糯米飯和帶肥的豬肉,都是少不了的,或多或少而已。有的人家節前存糧存錢存豆子,就為的把新年頭幾天過好。

料理了年夜飯幾十年的範氏汪說,越南人過年要有味,有六樣是必須的:肥肉、酸蔥、紅對聯、新年樹(桃、橘等)、鞭炮和綠粽子——如今,鞭炮被禁了,剩下五樣有三樣和吃有關,可見吃和年夜飯在越南人的春節傳統裏佔著多大的份量。

2月12日,在越南首都河內,一名顧客在挑選紅包封。新華社記者閆建華攝

在越南,操持家務是女性的美德,家庭主婦、兒媳和女兒們更把準備年夜飯看作自豪的事——如果兒媳排除在外,只負責餐後的收拾,那一定是不太招婆婆待見。作為家裏的主婦,45歲的阮氏秀英從臘月中旬起就開始準備年貨、年夜飯,說起越南年夜飯近幾十年來的變化,她的感慨表情從酸楚到輕鬆也大致是個說明:“30年前過春節,真是挺苦的,尤其對我媽媽來說。村社裏就殺了一隻豬,大家抽籤分一份,可是年夜飯不能只有一盤肉。全家人都眼巴巴盼著呢……那時候誰都不富裕,媽媽們年前都愁年夜飯。

說到越南的吃,乍一看是蠻單調的。從南到北,越南餐館外挂的招牌很多是一個大字(越文單詞),米飯、粉、火鍋是其中之一,表示該店主營或主食是什么;大字邊從上到下幾行小字,主要有空心菜、牛肉、雞豬牛羊、海鮮和田螺,表示可以由這幾樣和前面的主食配合煮煎炸炒——千篇一律,以至於行走越南,尤其在公路兩邊,餐館招牌最顯眼的是食材內容,然後是個大大的數字,顯示店的地址門牌,而不是店名,因為對於沿途司機來說,店名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有什么吃的,那幾個大阿拉伯數字則好認好記。

但是越南菜卻也挺豐富、精緻的。比如中國人統稱的“粉,在越南就因其形狀乃至不同吃法有不同稱謂,就算其中都被稱作“Pho的粉,在越南北中南各省做法可能也有材料、配料的不同。如果說“在越南,沒有哪兩家店的粉是一樣的,這話大致靠譜。

所以,儘管傳統的越南年夜飯不脫那幾樣,但其準備自然可以像變化多端的“粉一樣有萬千不同,也可以有精益求精的無盡追求。

“現在什么都不缺了,但我也愁,阮氏秀英說。越南革新開放約30年,尤其近20年經濟高速發展,如今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老百姓的生活顯著改觀,年輕一代的越南主婦準備年夜飯的新煩惱“不是缺,是挑,得做得精緻。

越南年夜飯繼承的是團圓和祭祖的傳統。祭祖需要白煮雞(作為貢品呈上時,雞得保持跪拜的良好姿勢,雞嘴常常還要插支玫瑰花)、帶肥的豬肉,顯示尊敬、追思、以富足告慰先人。

粽子最好是豬肉綠豆餡,比中國粽子大,方形的,和圓形的糍粑象徵“天圓地方,但春節沒有吃糍粑的傳統;越南是魚米之鄉,山珍也豐富,春卷外面是很薄的米皮,裏面可以包薄荷、紫蘇等生菜,也可以包海鮮、香菇、粉乾等物產,“包羅萬象也豐儉由人,油炸後蘸魚露(生吃的是夏春卷,春節是不吃的),它和撒上花生或其他乾果碎末的糯米構成年夜飯的主食——當然,糯米最好要用竹葉染成淡綠色,好看、清香也滑爽;小蔥頭在春節前就腌成酸菜,是很好的解葷腥小菜,要看著嫩白,從健康角度講,這有助消化油膩食物。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人無論南北,文化一致性很強,基本每家過年都會備這幾樣。

當然,越南年夜飯也可以更豐富些。在古代的富足人家或如今有心思的主婦的籌備下,還會多幾道菜,比如肉末用香蕉葉捆綁煮或者蒸出來的肉團、豬腿燉筍幹、紅燒魚(最好是黑草魚)、腌青芒果等做成的涼拌菜等,最終也能做出個“四碗六碟“六碗六碟乃至“八碗八碟。

“傳統的越南年夜飯都是在家做,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未必這麼想了。他們會覺得年夜飯費時費事,說‘既然春節是家庭團聚的時候,節前輕鬆點不是更好’,阮氏秀英看著買回來做粽子用的綠豆,笑著說,“可你說讓現在的年輕夫婦家家自己包粽子,好像也不大可能。

為何越南會有農曆新年?

西元年初,中國的農曆年被帶進越南,並且成為正式使用的一套曆法。因此,中國的農曆年年亦可視為越南的過年。起初,它的範圍只有在官吏的家庭裡,但漸漸地,它成為越南社會的習俗,而且是古傳裡最大的節慶。那時,過年期間自臘月23日到新年正月初七。臘月23日人們作洗犁儀式、休農事、送灶神回天上。到正月初七,人們做下旗竿儀式。過年結束,並做動土儀式開始一年新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