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最近,虞安林接到不少溫州同鄉的電話,希望他能牽頭在俄羅斯建立一個溫商網絡銷售平臺,一方面把俄羅斯的特產賣進中國,另一方面把他們實體店裏的鞋襪賣給俄羅斯人。
虞安林在俄羅斯摸爬滾打近20年,親歷了從擺地攤到租用集裝箱開店,為了減輕稅收和物流成本,虞安林繼把溫州的皮鞋廠以來料加工的形式搬到俄羅斯後,又將目光投向了電子商務。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想不斷推進,俄羅斯的華商正在改變傳統的貿易方式,利用電商等新貿易形式轉型升級。
“以在俄的溫州華商為例,粗略估算一年從溫州發貨量達50億美元,俄羅斯市場帶動了溫州的生產。”虞安林說,機遇和風險共存,如何抓住“一帶一路”機遇,避開風險,是俄羅斯華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為了讓更多投資者吃下“定心丸”,利用自己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的身份,虞安林在莫斯科建立了“一帶一路”商務法律服務中心。
據虞安林介紹,這一中心隸屬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由當地工商、金融、法律、科教、媒體等各界中俄團體組織和專業人士組成。“除了提供中俄商業法律信息與服務,對外建立並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兩河流域(長江中上游和伏爾加河流域)’省市地區的聯繫,還會為中俄民間交流合作保駕護航。”虞安林說。
熟悉當地政策、法規、文化環境,又與祖國緊密相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人華商成為最佳的橋梁紐帶。中國發佈的官方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發揮海外僑胞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此前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4000萬華僑華人,將大有可為。
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以來,華人華商參與的熱情和呼聲日益高漲。不少華商表示,華商是“商人”更是“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他們心中有天然的情感紐帶。
越來越多的青年僑領希望成為“一帶一路”的新橋梁。今年4月,來自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匈牙利等“一帶一路”沿線20餘個國家地區的青年僑領在浙江大學的課堂上當起了學生,認真研習“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機遇和挑戰。
“通過學習,來自世界各地的僑領了解了國家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的舉措、考量、走向,效果非常好。”西班牙華僑華人社團聯誼總會執行主席戴華東說,大家在掌握更多信息的同時,會進一步思考如何把握機遇,去搶佔市場的制高點。
不過,除了經貿合作之外,溫州籍華僑、羅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名譽會長廖宗林更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文化交流方面開展相關活動。今年以來,他牽頭成功舉辦了意大利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博覽會,還在威尼斯舉行了一場大規模高規格的中外龍舟大賽。
“‘一帶一路’建設,文化認同、民心相通顯得尤為重要。”廖宗林認為,“一帶一路”建設要更好地推動,各國主流社會對中國的認同必不可少,而文化交流是增強認同的方式之一。
新加坡三江會館會長李秉萱與廖宗林的想法不謀而合。“一帶一路”戰略是商人和經濟走在前面,但不要忘記其背後是中華文化,“現在我們講硬實力、軟實力,實際上硬實力加上軟實力是文化的強實力,正是‘一帶一路’真正需要做到的事情。”
同時,海外華文媒體也以“見證者”“記錄者”的客觀視角向海外主流社會積極傳遞有關“一帶一路”的理念和發展進程。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海外華媒只是一個華人商貿信息與僑團聯誼的載體,內容較為單一,涉獵區域較窄,輿論引導力度不夠大。”戴華東說,中國政府在實施“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海外華文媒體的功能和使命也正在發生悄然變化,尤其在弘揚傳播中華文化、與住在國主流社會互動、增強輿論引導、維護華僑華人合法權益、促進中外民間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大平臺效應日趨顯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