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新華社/路透
澳大利亞菲爾費克斯傳媒集團(Fairfax)旗下兩家報社日前傳出消息,數名高級編輯人員已宣佈辭職。此事因涉及當下傳媒業重組而備受關注。
辭職者為《悉尼先驅晨報》和墨爾本《時代報》(TheAge)的主編和資深編輯多人。據報導,一些人請辭時“情緒激動,當場落淚。然而,眼淚無法逆轉重組大勢。
以謀變圖存為口號,菲爾費克斯上周宣佈將裁員1900人。此外,集團還醞釀整合編輯部,調整旗下報紙板式,採取數位化行銷,以適應數位化時代的變化。
按照既定安排,集團將加速數位化訂閱策略,對數字化終端用戶推廣網上“分級計費模式。菲爾費克斯認為,此舉會有效減少印刷、發行成本。
此外,集團還有意合併《悉尼先驅晨報》和《時代報》兩個編輯部,將現有大報板式調整為小報,以方便讀者攜帶,節約成本。集團還決定把報社採編人員裁減上百人,並關閉兩處印刷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菲爾費克斯集團的此次戰略重組,並非心血來潮,而實屬亡羊補牢,其動力源於數字革命帶來的壓力,以及傳媒方式和市場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
縱觀十多年來歷程,菲爾費克斯非但未能有效受益於數位化革命,反而受制於子媒體過多、成本過高、變革不力等弊端,以至旗下某些主力媒體日漸式微。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上述兩報還被認為是富得流油的都市媒體。受益於分類廣告帶來的豐厚利潤,兩家報紙一度號稱搖錢樹。然而,好景不長,在新媒體衝擊下,報紙廣告收益不斷流失,發行量連年下滑。
為應對數位化挑戰,菲爾費克斯將旗下媒體分割為“數字媒體部和“印刷媒體部兩大部分。但因缺乏內部統籌,負責新媒體的“數字媒體部不斷蠶食兄弟紙媒的市場份額,內耗嚴重,實際新增廣告收入不足。
據最新統計,在菲爾費克斯旗下都市類媒體的受眾中,報紙讀者僅占23%,數位化終端閱讀者占77%,但這些媒體至今仍在印刷、製作、發行和配送領域耗費30%以上的成本,其滯後性可見一斑。
財務方面,從2004年到2011年,菲爾費克斯營業收入從17.67億美元增至24.66億美元,淨利潤也由2.08億美元增至3.96億美元,但成本居高不下的弊端未得到解決,總體效益不高。菲爾費克斯股價從2004年的每股4澳元左右震盪下跌至當下的0.55澳元左右。
展望全局,澳洲傳媒業正經曆一場全行業重組。當局者試圖以實體合併、人員精簡、業態轉型、股權調整,以使相關媒體實現轉型。
據報導,傳媒巨頭默多克的澳大利亞新聞有限公司將很快宣佈涉及多達1500個崗位的裁員決定。同時,新聞有限公司已發出收購統一媒體控股公司(ConsolidatedMediaHoldings)股權的要約,以便增加對其有線電視業務持股。
此外,礦業資本加滲透傳媒業,謀求投資多元化和輿論影響力,也是近期澳傳媒業新現象。
礦業巨頭漢考克勘探公司董事會主席吉娜·萊茵哈特(GinaRinehart)近期把她持有菲爾費克斯和澳大利亞十號電視臺的股權分別提高至19%和10.6%。萊茵哈特已要求在前者董事會中增加其代表席位,並試圖干涉編輯自主權,否則將拋售股票。儘管菲爾費克斯方面已表示不會為五鬥米折腰,卻難掩財力不足的窘境。
目前,澳大利亞媒體股權集中度較高,全國主要城市的12家報紙中的11家歸菲爾費克斯或新聞集團所有,兩家旗下都市媒體發行量占全國總量的九成。礦業資本滲透傳媒,難免會進一步加劇媒體股權壟斷,集團利益綁架輿論,內容同質化等新問題。對此,澳通訊部長斯蒂芬·康羅伊(StephenConroy)不無憂慮地指出,應加強立法限制大資本控制媒體,確保傳媒獨立和公正。
一番重組洗禮之後,澳大利亞傳媒業預計將在採編結構、內容風格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人們不禁要問,這些變化是否會影響媒體提供公正、客觀和有差別的新聞資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