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泉忙碌于田间地头。 南京农业大学供图
中新网苏州4月30日电 (记者 钟升 通讯员 许天颖)30日,壮族小伙子黎泉一如既往的早上5点起床就离开了被窝。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的御亭农产园春意盎然,绿油油的麦田正旺盛灌浆。现在是水稻育秧之前的重要准备期,乘着麦子未成熟,黎泉每天要开着拖拉机翻整土地,一直忙到天黑。
黎泉来自广西农村,小时候就常常跟随母亲上山干活。作为一名跳出“农门”并读研的年轻人,黎泉是全家乃至全村的骄傲。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大城市,而是投向农村土地。“我就是想做自己专业的事,我要种的田,和父辈不一样。”
黎泉忙碌于田间地头。 南京农业大学供图
2012年,还在南京农业大学读研的黎泉被学校派到苏州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实习。实习期间,黎泉看到当地的机械化种植,学习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他被深深吸引:“机械化程度高、地规范平整、靠近太湖、鱼米之乡”,黎泉说,这里的一切,符合自己对于理想农田的所有想象。由于踏实、肯干,黎泉被公司董事长一眼相中。
为了实现田间有效管理,黎泉从2013年毕业时开始学习农机操作。如今,他熟练掌握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等操作。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黎泉在当地推广新型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根据水稻的生育规律,以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佳的生育时期,使用最适宜的培育技术,最终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令周围种了二三十年地的“土专家”交口称赞。
同时,黎泉也始终和学校及导师保持联系。导师研发了新技术想要在田间推广,黎泉积极践行;黎泉在生产中遇到了问题,有些是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学校也会搭桥牵线、协助联系。近几年,蓖麻、香根草的杀虫作用,油菜花旋耕入地,土地翻耕等土壤肥力提高法等,黎泉像在实验室里一样,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很多东西在他手里“出了新花样”。
相比其他行业,做农业辛苦,学农的学生一般不愿到一线去,黎泉说,公司也来过不少有文凭、有学历的毕业生,但时间不长,都没能安心留下来。在他看来:“做农业,眼光要看得长远。现代农业的概念和以前大不相同,穿着皮鞋一样在地里干活。”
黎泉坦言:“这一行缺人,周围大多是五六十岁、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新技术、新知识不接受、难上手的农户,很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随着近年“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政府对农业人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2015年,黎泉获评“阳澄湖农业突出贡献人才”,获得30万元安家补贴。2018年,黎泉被评为镇十佳农民。
如今,操控着无人机,黎泉成了一位不同于父辈的“稻田守望者”。他说:“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努力,把科技基因不断注入传统农业,让农业焕发新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