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和田:南疆兩位古稀老人的圓夢故事

text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2日電

題:安居和田:南疆兩位古稀老人的圓夢故事

新華社記者呼濤

賀佔軍

7月初的南疆,強烈的陽光炙烤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古絲綢之路重鎮——和田地區。72歲的巴木汗奶奶最近卻總愛在大白天坐在自家新磚房門前的院子當中:頭頂上新建起來的葡萄架雖然還沒爬上綠葉,老人終於圓上幾十年都“奢望”有個葡萄架的心願。

“葡萄移栽季節在春秋,房子建成剛好過了春天。我盼著秋天趕快來了,好栽些葡萄。”巴木汗說,等自己種的葡萄成熟了,一定送給鄰居們嘗嘗,這幾十年總是人家送過來。

“一直搭不起葡萄架子,看到別人家房前屋後長起葡萄,自己心裏都悄悄地難過。”老人說,現在政府不僅免費給全家蓋了新磚房,連衛生間的瓷磚都給鋪好,還按照維吾爾族生活習慣搭好板床並鋪上地毯,連帶著在門前的小院裏搭起葡萄架。

老人全家享受的是新疆安居富民工程政策:每戶享受的由中央、自治區和“對口援疆”的北京市的補助資金共計2.85萬元,再加上村裏專門給“五保戶”的4萬元補貼,免費建成並裝修好45平方米的磚房。

巴木汗和兩個有智力障礙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是新疆洛浦縣恰爾巴格鄉吾斯塘烏其村的低保戶,全家每個季度能得到1200元的低保金。

老人家原來的笆子房就在新房子的背後:泥和草搭起的房子裏沒有傢具,一米多寬的小過道是和屋外一樣的沙土地,兩鋪木板炕上是圖案模糊的舊氈墊和摞起的被褥。

“光白天看不夠,晚上她還要從土房子裏走到新房子裏看看,高興的啊。”巴木汗的大兒子伊明尼亞孜說,他總看著母親從同在一個院子裏的土房子走到新房子裏,一次次試著打開、關上塑鋼窗,再拉拉政府送的粉色窗簾。

“我自己也有一家子人要養,要是沒有政府的好政策和照顧,靠我一個人來養老人和兩個智障弟弟實在太難了。政府給母親蓋了房子,還買了幾隻羊,我們都太感謝了,肯定會越來越好的。”他說。

自2011年至去年底安居富民工程實施三年來,新疆累計投入資金742.46億元,建成安居富民房超過92萬戶,天山南北360多萬各族農牧民搬進抗震保暖的新居。其中,1.8萬戶就在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洛浦。

政府將致富產業與房屋建設同時規劃、建設,庭院經濟成為優先扶持產業納入配套設施建設。“全鄉145戶像巴木汗老人家這樣的生活特別困難的“五保戶”不用出錢就能住進富民安居房。”洛浦縣恰爾巴格鄉黨委書記楊小平說。

雖然這是政府的“交鑰匙”工程,從建房到裝修都不用花錢,巴木汗堅持每天給建築隊的工人們做頓飯來表示感謝。看著母親這麼愛這個新房子,大兒子也放下自己在建的新房子,過來幫忙裝修,好讓老人和弟弟們早點住進去。

數十公里外著名的“千里葡萄長廊”邊,和田縣布扎克鄉庫木村90歲的吾舒尼亞孜·如則尼亞孜老人也圓上了安居夢——住進二層小樓,他盼著今年的核桃有個好收成,兒子們還清政府提供的建房無息貸款,早日買上他們喜歡的小汽車。

2012年,老人全家蓋起了總面積174平方米的二層白色小樓,除了政府補助和蘭州軍區提供的10萬元資助,剩餘的建房款是兒子申請的政府為富民安居工程農戶自籌資金提供的三年無息貸款。最近幾年家裏賣核桃,每年能收入三四萬元,兒子們準備儘快還上貸款。

晚輩們特意把小樓一層的一間留給老人:板床上鋪著橘紅色的地毯,點綴著金葉子的大紅窗簾挂在塑鋼窗前。

老人最喜歡指給人看的是墻上一幅有維吾爾族特色的時尚彩畫:鋪滿綠草的大橋跨過蔚藍的大海通向沙灘上的金頂建築,橋上迎面開來的是一輛花朵裝飾的白色轎車。

“過去進縣城、趕巴扎都是趕著毛驢去的,走一趟可不容易。現在家裏有了三輪和兩輪摩托車,兒子和孫子們去縣城賣核桃和紅棗都方便。”老人說。

“新房子樓上樓下,太好了。雖然現在還買不上車,先看看圖也是好的。我這輩子最遠只到過縣城,兒子們去過烏魯木齊,還到了庫爾勒和伊犁旅遊。要是買上了汽車,我也能走得更遠去看看。”老人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