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十万年利两万?踢爆鱼塘集资骗局

卫视新闻坊

text

【亚太日报综述】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最早起的是做水产和收破烂的;最晚睡的是做水产和按摩院的;不能按时吃饭的是做水产和要饭的;担惊受怕的是做水产和犯案的;加班不补休的是做水产和摆地摊的;说话不能错的是做水产和主持节目的;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做水产和黑社会的;节日不能回家的是做水产和犯罪在逃的。短短几句话,道出了水产人的艰辛。

但是,最近却有人说,投资十万养鱼,什么事都不用做,每年就可赚两万。你们碰到过这样的好事吗?到底是什么情况呢?随宝典君往下看——

我们的主角是一位69岁的退休教师——余婆婆,她投资了40万在一个“鱼塘集资项目!

大批渔网散在地上,几艘船只停靠在水库边。这里是清远英德一个水库。附近村民说,经常都会有从广州来的老人家,在这问长问短,有时还讲到眼湿湿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中了这个“鱼塘集资的骗局。

走到这,余阿姨又一次触景伤情……

69岁的余婆婆,和老伴住在广州白云区。几年前,小区里面有个姓姜的年轻人,每天都悉心照顾 半身不遂的爸爸,余阿姨和其他街坊都对他非常之有好感!

互相熟络之后,小姜和同班街坊讲,自己是个老板,做鱼塘生意的。

他还说,大家一场街坊,有钱要一起挣,如果哪位老人家,愿意投资他的鱼塘,可以给高额回报。他说他承包的就是这个长湖水库,说水库产量很大,很高产,(鱼)肉质很鲜。投资一万块钱,一个月可以有200-500块钱不等的利息。而投资10万的话,一年更加会有2万-5万的利息。

一开始,老人家都将信将疑。小姜于是经常组团,带他们去位于英德的水库,游山玩水之余,又可以亲眼看下这个鱼塘。

余婆婆说,所以她就深信不疑,亲眼目睹,然后还让她们品尝了,这个水库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然后还有船让她们坐上去游玩,游了一周当时的心情是非常舒畅的。

有的玩有的吃,还有高额回报,一班老人家开始心痒痒的!

最初,大家都是试探下投资少部分钱,余婆婆就投了2万块。之后三个月,余婆婆每个月都会收到500元利息 。她按下计算机,跟银行活期利率相比,足足多了十几倍,真是赚啊。余婆婆尝到甜头,之后陆陆续续一共投资了40万!

不过好景不长,半年之后,小姜突然和大家说,他的鱼塘因为受灾,所以短期内要停发利息。老人家虽然有点失望,不过都觉得可以理解,还不断鼓励小姜要振作,尽快东山再起。

直到今年春节,这个全名叫姜国梁的鱼塘老板,连同公司的所有业务员一起,人间蒸发,老人家们这才醒悟到自己上了当。

虽然他们报了警,不过到现在,这件事都没有下文。

其实余婆婆的投资,是瞒着家里人的。不过最后,纸终究包不住火!她的老伴知道整件事之后,气到离家出走,到现在还不肯回来。

余阿姨说,“儿子肯定反对嘛,我当时觉得自己有独立思考能力,我觉得可以所以就相信了。儿子整天都在讲,都是骗局。

那么,这些老人家,平时买两块钱的菜都要讲价,为什么遇到这么大的陷阱反而这么容易落套呢?

余婆婆说,在实地考察的时候,那个姜国梁曾经出示过一份租赁水库的合同,让他们一帮老人家无法不相信。

其实,这些合同,要伪造一点都不难!

那么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去求证真伪呢?一起听下律师怎么说!

据了解,这个非法集资的案例中,涉及的老人家超过百名,涉案金额超过5000多万元。这一大笔钱可不可以追得回来,目前都是未知数。

广东正大方略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桐样说,“一般老人家要去的话,就说明老人家的防骗能力不足。因为看这个不动产是谁的,不能说看就能证明什么东西,要辨别的话,应该去到相应的国土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调取相应的证书。比如说土地权益证书,并且聘请专业人士调查,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李律师提醒 ,我国法律有明文规定,集资行为必须得到国家相关金融机构的审核,才能实施。也就是说,以某个项目为名义实行集资的话,该公司不单只要有营业执照,还需要出示具有集资资质的执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