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產油國各行其是 歐佩克對油價已失去影響力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美媒稱,8月至今,關於各大產油國將凍結產量的傳言甚囂塵上。可能會在將於9月26日至28日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國際能源論壇會場外達成相關協議。屆時,石油輸出國組織(以下簡稱“歐佩克”)將與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舉行非正式會議。資深石油市場觀察人士將會有強烈的似曾相識感。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9月16日刊登題為《在凍結產量的傳言中,歐佩克對油價不再有影響力》的報導稱,追溯至4月,歐佩克成員國和俄羅斯未能在於多哈舉行的會議上敲定限制石油產量的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拒絕簽署一項不適用於伊朗的協議後,會談在進行了11個小時後破裂。德黑蘭曾提前數月表明,本國不會參與將產量凍結在1月水準的行動,稱本國需要重新佔據在受國際制裁期間失去的市場份額。

很多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歐佩克高層官員最近的一些言論是凍結產量意願增強的證據。在最近於中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甚至簽署一項建立“工作組”、設法令市場價格波動降至最低的共同協議。當然,說空話是不費力氣的,但也是有用的,因為它往往會令油價上漲。果然,在市場猜測可能凍結產量的情況下,油價8月漲幅超過8%。但是,如果不繼以實際行動,虛張聲勢的效果將開始慢慢減退。

報導稱,然而,現在要達成協議,形勢比5個月前有利。伊朗目前佔據的市場份額約為2012年加強制裁前的80%。目前,伊朗每天產油約384萬桶,並希望增至400萬桶。俄羅斯表示,本國願意賦予伊朗豁免權,使之能夠恢復產量、實現上述目標。沙烏地阿拉伯是否將對其地區競爭對手展現出同等程度的靈活性仍需拭目以待。

不過,對沙烏地阿拉伯而言,限產可能有著其他方面的吸引力。與俄羅斯和伊朗一樣,由於低油價,沙特經濟也正在承受日益增強的經濟和金融壓力。自2014年油價開始下跌,沙特損失巨大,公眾似乎也對一些緊縮措施感到不滿,例如電價大漲。還有,利雅得也希望油價上漲,以提高阿美石油公司的估值。這家可謂王冠上的明珠的國有公司將於明年部分上市。

報導稱,更重要的是,歐佩克和俄羅斯正在考慮的是一項相對較弱、僅要求它們凍結產量而不是減產、從而較易達成的協議。在阿爾及利亞會議前,產量激增,從俄羅斯到歐佩克,幾乎每個國家的產量都達到了創紀錄水準。目前,它們每天的總產量比1月份時多了大約100萬桶——當初提出將產量凍結在1月份的水準。

既然主要產油國都在以最大產能或接近最大產能的水準大量生產,它們應該明白,凍結產量危害極小。沒有額外國際投資,就算伊朗和伊拉克也無法在短期內大量增產,而在油價徘徊在每桶50美元左右時,國際投資也許不會馬上到來。

令問題複雜化的一點是,伊朗也許不是唯一要求靈活對待的國家。因為政治問題,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的產量大跌。利比亞試圖重新開放其主要出口碼頭,從而能夠到年底時使日產量增加90萬桶。而尼日利亞正試圖恢復因破壞活動而減少的每天25萬桶產量。若政府能趨於穩定,委內瑞拉也許能將進一步增產。

報導稱,因此,在將於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阿爾及爾石油會議上,會發生什麼事?有3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歐佩克和俄羅斯同意凍結產量,也許是凍結在7月的水準上。然而,伊朗、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等國也許會尋求豁免,因為它們希望恢復因制裁、國內衝突和破壞活動等政治困境而損失的產量。因此,第二種可能性是,歐佩克不設定普遍限額,而是為成員國分別設定配額。

最後一種可能性是,歐佩克和俄羅斯未能達成任何限產協議,推遲至於11月舉行的歐佩克下次會議上再做決定。傳出凍結石油產量的消息的背景是,有報導稱,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的放緩速度快於預期,以及由於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需求疲弱狀況預計將持續至明年。除此之外,還有風能和太陽能行業活動大增、對電動汽車的興趣持續存在以及中東國家在敘利亞和葉門等地區爭端中持續競爭等因素,因此,就凍結產量達成協議顯然會是一項艱巨任務。

然而,就算實現凍結,也不可能對油價產生重大連鎖反應,因為這對應對全球市場上的供應過剩狀況幾乎毫無用處。兩年來的低油價導致了需要在油價再次上漲前大幅減少的大量庫存。還有,始終存在美國葉岩油生產商利用漲價搶佔更多市場份額的風險。

無論阿爾及爾會議結果如何,歐佩克顯然已不再能夠像以往那樣影響世界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