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巫山县城市管理局清漂队开展清漂工作。 王婷婷 摄
中新网重庆1月4日电 题:重庆巫山守护三峡库区青山绿水“最后一道防线”
作者 王婷婷
岁末寒冬,重庆巫山段江面上泛起碧浪,清漂船队早已趁着日出时分开展作业。
近日,记者在“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采访报道主题活动中前往重庆市巫山县,对长江巫山段清漂、培石乡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及其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探访。
图为巫山县培石乡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人员开展水质取样检测。 王婷婷 摄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的巫山,是重庆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境内有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岸线总长183.45公里,其中长江干流岸线长55公里、支流岸线长128.45公里,175米蓄水期间水域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
“清漂工作一年分3个时间段,枯水期、汛期和蓄水期,枯水期的垃圾相对较少,汛期和蓄水期,水流比较急,垃圾较多。忙的时候,机械清漂一天可达200至300吨。”巫山县城市管理局清漂队副队长葛亮称,2020年6月由于大宁河上游强降雨影响,长江巫山段垃圾有60多公分厚,约有6000多吨垃圾,整个航道都禁封一个星期。
“以前是人工清漂,夏天有时铁皮船的表面温度能达到60多度,隔着鞋子都烫脚。刮大风、下暴雨随时会遇到危险。”有着12年清漂经验的张兵回忆说,自己以前和妻子两个人出船清漂,一个负责清漂,一个负责开船,有次在巫溪口江面忽起大风,差点将船吹翻。
“现在的机械清漂船安全性高,效率是人工清漂的10-20倍。”巫山县城市管理局清漂队副队长葛亮称,该县现有清漂船只23艘,清漂作业人员50人,年均出动清漂船只3000艘次、作业人员9000余人次,清理转运处置干支流水域垃圾2.8万余吨。通过常规打捞、定点打捞、拦截打捞、源头管控、岸线治理等措施,在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现场取样检测中,巫山县水域水质达到了Ⅲ类标准。
记者来到在巫山县培石乡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时,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质取样监测。打水、采样、分装、记录……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长江巫山段的培石断面紧邻重庆和湖北交界处,是重庆长江干流出境水水质国家考核断面,其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重庆长江干流出境水质状况。”巫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介绍说,水样采好后,需要对其精细分装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标明监测项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人等信息,再将水样送回岸上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培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在2018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每月上、中、下旬都会对辖区进行水质巡查和9个指标的监测。“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4项指标每四个小时出一次数据,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5个项目每小时出一次数据,通过网络发到数据平台,可以手机连接该平台,实时查询数据结果。”魏嵬说。
“国家通过第三方公司采样监测对重庆进行考核,并与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数据出现偏差,就需要与重庆的人工采样监测数据进行三方比对。”魏嵬称,除了给国家考核提供参考外,作为长江干流在重庆境内的最后一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能为重庆市的水环境治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巫山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建好守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目前,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下一步,巫山县将强化组织保障、设备设施保障和经费保障,确保水域清漂持续深入推进,做好辖区内的垃圾清理、消落区治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