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維也納設計周
【編者按】《紐約時報》中文網日前發文盤點了即將舉行的眾多設計展的亮點。今秋,除了維也納設計周,世界各地將舉辦幾十個設計節和設計雙年展,包括北京、阿聯酋的迪拜、韓國光州、芬蘭赫爾辛基、伊斯坦布爾、倫敦、巴黎、費城、布拉格、西雅圖、中國台北和東京等等。讓我們跟著記者的步伐一窺究竟。文章摘編如下:
胡蘇德與蓋根保爾家族的合作是 維也納設計周 (Vienna Design Week,9月25日至10月4日舉行)Passionswege單元的委約項目之一。每個項目鼓勵一位國際設計師利用維也納一家傳統工廠的專門技術生產新產品,然後在設計周上展示。今年這個單元的其他參與者包括一家有165年歷史的紡織廠以及噴砂和噴水切割方面的專家。
今年秋季,除了維也納設計周,世界各地將舉辦幾十個設計節和設計雙年展,包括北京、布魯塞爾、布達佩斯、底特律、阿聯酋的迪拜、荷蘭艾恩德霍芬、韓國光州、芬蘭赫爾辛基、伊斯坦布爾、波蘭羅茲、倫敦、墨西哥城、巴黎、費城、布拉格、西雅圖、台北和東京。
“在我們開設這個設計節之前,維也納在國際設計版圖上沉寂了很長時間,”維也納設計周的負責人莉莉·霍爾萊茵(Lilli Hollein)說,“這對當地設計界的益處十分明顯,但我們也想向國際遊客展示維也納現代的一面,同時也讓當地人了解設計的各種可能性。”
倫敦設計節資料照片。
傳統上,設計節往往追求商業效益,努力為當地設計師創造宣傳和交流的機會,如今很多設計節依然是這樣。 倫敦設計節 (London Design Festival)和 巴黎設計周 (Paris Design Week)分別與 傢俱貿易會“百分百設計” (100% Design)和 “Maison & Object” 同時舉行。第一屆北京設計貿易交易會將於本月在北京設計周期間開幕。
不過,大部分設計節還組織了一些具有更廣泛吸引力的活動,以便同時吸引設計專業人士和愛好者。最具文化野心的設計節,比如維也納和光州的設計節,更像是主要博物館新一代設計策展人的即興訓練場地。
最具活力的是 荷蘭設計周 (Dutch Design Week),它將於10月17日至25日在艾恩德霍芬舉辦400多場活動。艾恩德霍芬已成為全球設計實驗中心,因為有很多學生蜂擁前往艾恩德霍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學習。這所學院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學院。學生們畢業後,依然留在這座城市,在廢棄的工廠和倉庫裡開設工作室。地方政府以很低的租金把這些地方租給年輕設計師。每年,在荷蘭設計周期間,數十萬遊客前往艾恩德霍芬探索這裡的設計產業。
其他城市似乎沒有如此強烈的設計風氣,也沒有得到政府如此堅定的支持,不過其他設計節也努力開發獨特的項目(比如維也納設計周的Passionswege項目)。
比如,北京設計周一個重複的主題就是大柵欄的復興。大柵欄是北京少數幾個留存下來的歷史區域。設計周期間,中國年輕設計師們在那裡展示自己的作品,另外還有一些展示大柵欄手工藝傳統的展覽。手工藝也是 墨西哥設計周 (Design Week Mexico)的一個重點。墨西哥設計周將於10月21日至25日在墨西哥城舉辦,將推出一系列探索墨西哥地方手工藝的展覽,今年的第一場展覽將關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的手工藝。
布魯塞爾九月設計節 (Brussels Design September)每年的一個亮點是歐洲最大的20世紀末設計作品的跳蚤市場——布魯塞爾設計市場(Brussels Design Market)。一百多位元歐洲交易商將於這個週末前往這座城市,在20世紀早期的一個港口銷售自己的貨品。
始於2003年的倫敦設計節最受歡迎的特色是與該市的博物館合作。今年秋季的設計節於9月19日至27日舉辦。其間,英國設計師馬克斯·拉姆(Max Lamb)將在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文化中心展示他用爺爺農場一棵白蠟樹做成的傢俱。與此同時,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的一場展覽將探索已故傢俱設計師羅賓·戴(Robin Day)用木頭做的實驗傢俱。他是20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傢俱設計師之一。
倫敦和布魯塞爾等更大型設計節的項目品質很不穩定,所以介紹起來比較困難。今年7月,倫敦設計節宣佈將於2016年9月在薩默塞特宮推出 倫敦設計雙年展 (London Design Biennale),以強化自己的項目。雙年展將隔年和設計節同時舉辦,將效仿威尼斯藝術和建築雙年展,邀請40個國家以“設計烏托邦”(Utopia by Design)為主題推出展覽,紀念人文主義哲學家湯瑪斯·莫爾(Thomas Moore)的《烏托邦》(Utopia)出版500周年。
“威尼斯雙年展對全球藝術和建築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倫敦雙年展的主管克里斯多夫·特納(Christopher Turner)說,“我們想在倫敦為設計業做出同樣的貢獻。”
不過,對倫敦雙年展來說,品質控制可能仍是一個挑戰,因為它取決於參與國的努力。近些年最吸引人的設計項目都是採用辯論方式分析重要的設計問題(倫敦雙年展就計劃這樣做),同時自己策劃項目。
其中一個例子是2012年的 伊斯坦布爾設計雙年展 (Istanbul Design Biennial)。它展示了一系列用3D列印等數位生產技術進行的實驗,直至今日,這些技術仍是設計界的熱門話題。去年,斯洛文尼亞的盧布亞納設計雙年展(Ljubljana Design Biennial)獲得了類似的影響力,通過策劃性實驗,展現未來設計在太空旅行、食物政治和生物技術中的角色。
這些雙年展令人興奮的風氣將對設計文化產生持久影響,因為它們的策展人紛紛在一些重要博物館任職。這些策展人正在新職位上重新定義這些機構的設計項目,主要是在社會和政治環境中分析設計,而不是從傳統的審美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