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行业7件大事,2020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财联社

text

2019年,对于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来说,注定是要记入历史的一年。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集中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阐述。在此之前,银保监会细化完成银行业和保险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对于过去的2019年,有哪些事值得银行业记录和铭记,财联社记者带大家一起回顾让人难忘的2019年银行业7件大事,并展望2020年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1、发力普惠金融

金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随后五大行纷纷发力小微企业贷款。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5%。五大行方面,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7.9%,整体超额完成目标。

对于做惯了“大业务”的大行来说,实现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30%的目标提出之初,即有质疑的声音称大行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而当大行下沉业务,大力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时,又有声音称大行抢夺地方银行客户。

对于已经到来的2020年,日前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再次提出,五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则提出,力争未来三年普惠贷款年增幅30%以上,普惠贷款三年翻一番。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成都考察时,一位地方银行负责人建议“促进大中小银行形成服务小微企业合理分工机制”。今年的普惠金融发展又将有哪些新变化,值得进一步观察。

2、银行资本补充

服务实体经济,银行需要“资本”。2019年,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成为金融委关注的主要议题。

2019年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拓宽,有15家银行完成发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5696亿元,其中仅包括3家城商行。此外,还有5家银行获批发行永续债,其中有一家农商行,预计将于今年很快完成发行。

除永续债外,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的政策也得到放松,但截至目前,仍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发行。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正式发行还有待相关政策细则进一步确认,预计也很快面市。

除了新型资本补充工具,IPO、增资扩股等传统资本补充工具的应用也超出往年水平。今年共有10家银行在A股和港股上市,数量创多年新高,类型涵盖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非上市银行则主要依靠增资扩股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019年年底,此类申请大幅增加,证监会积极支持此类银行补充资本,但审核过程不放松。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要认真研究各种融资工具,制定合适的资本规划,用好资本工具;同时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把自身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做好。

3、问题银行风险化解

2019年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决定即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这一公告拉开了问题银行风险化解的大幕。

继包商银行之后,锦州银行、恒丰银行也陆续迎来不同的风险化解方案。其中,锦州银行接受工银投资、信达投资和长城资产的联合重组,目前正在新一轮增资中;恒丰银行则在日前推出千亿定增,中央汇金、山东省AMC等入股,市场化改革正有序推进中。

三家银行风险化解过程中负外部性颇大,尤其是包商银行,中小银行流动性、同业业务往来大幅压缩,随后央行、银保监会陆续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市场,取得较好效果,达到了稳定金融市场的目标。

事实上,不止是上述三家银行。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披露,近年来通过早期纠正措施,有164家机构评级结果改善,退出高风险机构名单。报告同时披露,截至2018年四季度,高风险机构仍有587家,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监管部门已经非常清楚地掌握了整体、单个机构以及隐匿的风险,了解风险水平有多高,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正在显现成效,同时,风险处置手段也非常丰富。”2019年11月,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总体来看,中小银行风险处于收敛状态,整体风险可控。

4、理财子公司“诞生”

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相关规定发布后,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开启转型,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诞生”。截至目前,共有16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10家已经开业,涵盖大行、股份行、城商行。

在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纷纷发力净值型产品,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大幅飙升。日前,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称其为“资管新规2.0版”,大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将面临回炉再造。由此可见,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艰难。

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19年底市场开始传闻资管新规即将面临延期。虽然监管并未松口转型的决心,但也表示将进行具体研究,可能会采取“一行一策”。

2019年12月下旬,在一场理财子公司相关会议上,一位前监管官员对话理财子公司负责人,直言理财业务转型进度和回表难度,同时也对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类型过少、权益类占比偏低提出了质疑。同时多位理财子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理财子公司目前还面临着文化、人才、系统、激励机制等多重转型压力。

2019年12月20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再进一步,第一家外资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银保监会表示,这将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资管机构在经营理念、运营管理机制、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经验,进一步丰富资管市场主体和产品种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服务需求。

5、金融反腐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2019年,金融业反腐不断,尤其是银行业,几乎每个月都有高管、前高管“落马”;监管层也不例外,多位在职官员被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已有至少40位金融官员(包含金融机构高管以及监管机构官员)接受相关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胡怀邦、郭林、顾国明、李杨勇、陈德、张宝祥、王继康、姜喜运……;贾奇珍、刘金明、亓新政、赵汝林。这些银行系统被查处的干部覆盖了从大到小众多金融机构,甚至不乏“窝案”。

细读通报,这些落马的金融领域领导干部,很多都是由中央一级金融单位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地方纪委监委联合查处的。这也成为派驻机构改革以来,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的鲜明特色。

一年来,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坚定稳妥、扎实有效查办每一起金融领域腐败案件,将查处腐败案件与防范风险、挽回损失相结合,有效保障了金融安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6、LPR报价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央行2019年8月17日推出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从8月20日开始每月20日按照新的报价机制发布LPR,作为各银行新发放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同时作为浮动利率贷款合同的定价基准。

日前,央行再次发布公告,要求自今年起各金融机构不得签订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并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

LPR报价银行为18家,其中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而这些银行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LPR为银行贷款定价重要参考依据,对其利润影响自然较大。专家预计,2020年MLF利率会有三次下调,分别在3月、6月、9月,每次下调5个BP,测算老16家上市银行2020年平均净息差三次合计下降2.5个BP,归母净利润增速下降3.2个百分点。

在2020年,可能面临一个新的形势是,凡有LPR下调之前必有为银行负债端减负的措施。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会有进一步对银行负债端的规范和约束政策出台,从而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7、民营银行再“破冰”

尽管2019年仅新开业一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一家民营银行,但这意味着17家民营银行开业停滞两年后的再次“破冰”。

这两家民营银行分别为2019年9月28日开业的江西裕民银行,2019年9月获批筹建的无锡锡商银行。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家民营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18家民营银行总资产8812亿元,不良贷款率1.04%,拨备覆盖率380%。

在日前召开的民营银行经营交流座谈会上,19家民营银行董事长、行长悉数出席。对于民营银行的业务发展,监管层面也比较谨慎,要求民营银行避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关注风险管控,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民营银行的业务创新空间受限,是民营银行人士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最频繁的“吐槽”,并期盼《关于深化民营银行相关改革的试点的意见》在征求意见后尽快出台。

展望2020年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对于已经到来的2020年,银行业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挑战,财联社记者梳理多位银行业研究人士观点供大家参考。

1、资产负债增速或略有提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融资需求难以明显回升,预计资产增速与今年大致持平,或略有上升;银行将通过加大同业负债投放力度来进一步稳定成本,预计同业负债占比或将小幅上升。

2、营收、盈利增速放缓。今年上市银行营收与盈利增速将小幅放缓是普遍共识,这种状况在2020年将持续。2019全年行业净利润预计在4%—7%之间;而中间业务收入在理财子公司贡献下可能逐步恢复。

3、净息差下行。在降息周期下,今年LPR预计将下调多次,银行业净息差也会随之下行。

4、资产质量小幅下行。经济下行趋势下,风险暴露压力将再次加大,其中信用卡、部分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值得重点关注。

5、信贷投放能力依然强劲。预计今年贷款增量基本持平于2019年,同比增速略降,投放节奏上更加均衡,积极对接国家区域战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6、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申万宏源银行组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选择适合未来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赛道,并在其中领跑同业是当前银行板块选股的重要主线。好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支撑优秀的银行穿越周期。首推组合:A股: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H股: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

广发证券银行团队认为,虽然银行业景气度处于下行趋势,随着金融风险高位缓释,资产质量非线性恶化预期将逐渐消解,叠加理财资金再配置逐步启动,板块估值有望修复,且预计下半年表现好于上半年。短期建议关注业绩稳健、负债端存款优势明显的国有大行和优质细分龙头;中长期建议关注有一定估值溢价,同时维持较好经营业绩,高ROE、低不良、高拨备的优质银行。

光大证券银行组认为,在“促让利”与“控风险”平衡之间,上市银行ROE大体平稳,以对冲风险、维持分红、补充资本、支持扩张。优质银行“护城河”主要在尾部银行抗风险的底线。经营特色鲜明的优质银行能够获得持续的Alpha收益。重点关注:大型零售银行邮储、零售转型初见成效的平安、及传统优势行宁波、招商、常熟,关注资产重构、盈利进入向上拐点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