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金東藏紙走向新生

新华社

text

藏紙的製造工藝歷史悠久。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京品)西藏林芝地區朗縣烈村的公路邊上,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小作坊裏,擺放著原始的灶爐,熊熊的火焰上,放著一口直徑約25釐米的鐵鍋,鍋裏咕嘟咕嘟地煮著一種叫“吉薪的樹皮。

“火溫關係到皮料的柔韌度,將直接影響紙的品質。33歲的加裏,正在控制著灶爐的火勢。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東藏紙傳承人,古老金東藏紙正在她的手裏恢復生命力。

資料顯示,藏紙的製造工藝在西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記錄了西藏的歷史變遷。金東藏紙因產地舊稱金東宗而得名。由於拒腐防蛀、抗拉耐折,工藝考究,金東藏紙古時成為官方公文、典藏經典和紙幣的專用紙。

金東藏紙是西藏傳統紙幣專用藏紙。資料圖

“金東藏紙工藝複雜,製作成本高,產量低,隨著傳承人相繼去世,面臨失傳的危險。加裏的師父、83歲的巴吉一直對金東藏紙的傳承憂心忡忡。

2006年,加裏拜巴吉為師學藝,根據巴吉口述,慢慢掌握了這一傳統技藝。

“每次我做完,都要拿給巴吉師父,她一摸,就知道我做的品質好壞,我還得繼續努力。加裏說。

加裏告訴記者,金東藏紙的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備料、制漿、澆造和烘焙四個階段,其中僅備料就要經過砍伐、剝皮、去皮、煮料、搗料等十多個步驟,平均一天只能做一張45×45公分大小的紙。

“因為產量少,金東藏紙價格很貴,一張A4大小的紙可能要賣30元。不過因為保存時間長,檔案館有很大需求,一些公司也買去做特色請帖、信封,總體還是供不應求。加裏說,金東藏紙恢復生產後,已經開發出筆記本、畫冊、書刊等產品,2013年她的作坊銷售收入5萬多元。

作坊裏,村民德吉卓嘎和卓瑪次仁正在用刀剝皮。她們說,這些野生的“吉薪很少,是金東藏紙未來擴大生產的“攔路虎。歷史上,因為金東藏紙需求量大,甚至從山南加查運送“吉薪。

朗縣文物局局長群措說:“今年我們鼓勵加裏在附近試種‘吉薪’,如果試種成功,下一步政府將支持金東藏紙擴大生產。

據了解,2010年,當地政府為支持加裏恢復金東藏紙技藝,採用政府投資和當地農牧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建起了金東藏紙加工製作坊,累計投入了約70萬元。目前,加裏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專項資金。

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表示,金東藏紙是藏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對研究西藏的歷史和民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下一步將支持金東藏紙拓展實用價值,幫助金東藏紙開拓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