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出现“拥堵”。
2020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迅速,部分口岸从6月下旬开始出现了较严重的拥堵情况,大量班列积压在口岸无法准时出境。在国铁集团的要求下,多个中欧班列公司削减了6-7月的部分运力,以“缓堵保畅”。
7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上述情况,也从多个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处获得了证实。
目前,位于新疆的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受影响较大,成都、西安、义乌等多地的中欧班列在上述口岸出现拥堵。
“主要原因是今年有更多的城市开行中欧班列,加上疫情影响,部分海运、空运订单转移至铁路,造成了上半年中欧班列的运力增长迅速,超过了口岸的换装能力。”一位地方中欧班列运营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此外也与其他国家的铁路运输能力有关。”
中欧班列口岸再现“堵车”
6月中旬开始,部分中欧班列运营公司收到了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的函件,要求削减前往欧洲的列车班次,以缓解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日益严重的拥堵情况,这也造成了部分货物的延迟发送。
“目前我们公司仅始发图定班次,不再新增临时班次。”一位地方中欧班列运营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具体恢复情况还要看铁总(国铁集团)的相关通知。”这位负责人强调,拥堵并非因口岸检疫造成。
图定班次是固定时间发送的列车,在前几个月中欧班列需求量大幅增长的时候,地方中欧班列公司往往向国铁集团申请新增临时班列。
为确保中欧班列的畅通,部分中欧班列运营公司还收到通知,要求暂停中亚班列的运营,以全力解决欧洲方向的班列积压问题。
多位货主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已经收到了相关班列公司的通知,表示其部分货物因在边境口岸积压,不能按约定时间完成运输任务。
“原以为口岸的堵塞只会出现几天时间,但最新的情况是,可能会延长至7月中旬。”一位西部地区的中欧班列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目前铁总也在想多种办法来缓解口岸的压力,除暂时削减地方的运力外,也在与相关国家积极沟通。”
中欧班列在国内的边境口岸积压,与“宽轨国家”的车板短缺也有密切关系。中欧班列从国内驶出前,由于轨道的规格不同,需要在换装站进行车底板换装。目前,中国与大部分欧洲国家使用的是1434毫米标准轨道,而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为1520毫米宽轨。
上述人士称,部分“宽轨国家”在阿拉山口口岸处的车底板紧缺,也是造成积压的原因之一。
“中欧班列目前的货运仍是去程多回程少,相关国家的班列运营公司要等待回程货物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启程。”该人士表示,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中方班列运营公司无法补贴国外公司的返空费用,加之今年中国更多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综合原因导致班列在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现积压。
这并非首次在出境口岸发生班列积压。2018年底,阿拉山口口岸出现拥堵,当时除天气原因外,也与相关国家的列车底板紧缺有关。
“但2020年的(拥堵)情况超过2018年。”上述中欧班列公司负责人希望货运能尽快恢复畅通。
上半年班列开行量大增
2020年初,尽管受疫情影响,2月上半月开行量一度萎缩,但下半月开始,中欧班列的运量大幅增长,并屡次刷新单月开行纪录。
以中欧班列最主要的出境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为例,当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月份日均进出境班列仅5列,相比2019年的日均9-10列下降明显,但2月下旬,进出境的中欧班列数量回升明显,3月日均达到11列,4月日均14列,目前单日最高达19列。
最新的统计显示,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于6月23日已突破2000列,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的实现时间为8月中旬,2018年更是到11月底才达到该运量。
2020年,多个地方中欧班列公司运营高速增长。1-6月,来自西安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1667列,去年同期为846列,同比增长近200%,运送货物总重130.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1-5月,成都的中欧班列亦有63%的增长。
国铁集团的数据称,今年1-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953列,发送货物35.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8%、32%,往返综合重箱率达到98%。
《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国内中欧班列开行总量达到5000列,但2018年已经超过这一目标,达到6300列,2019年增长到8225列。前述中欧班列运营公司负责人称,若口岸的积压问题获得解决,预计2020年全年可突破1万列大关。
此外,有地方中欧班列运营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中欧班列正在推进“无纸化”通关,未来可进一步提高班列的通关效率。“但无纸化通关在初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口岸通关效率有影响,尤其是目前中欧班列运力急速增长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