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將著力打造"中國製造2025"先行區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王炳坤 郭翔 梁冬)中國政府近期發佈新一輪振興東北意見,提出將努力把東北地區打造成為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先行區。

這意味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裝備製造業傳統優勢,未來將在調整、升級中獲得更大發揮空間,對中國製造業整體提升起到引領作用。

在上月落幕的上海第九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上,由瀋陽機床集團開發的世界首款“魔方機床”一亮相就驚豔全場。

這款名為“I5M8”的智能五軸平臺型機床,其8種不同功能部件可以像魔方那樣變化組合、智能互聯,最大限度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個性化製造需求。

能夠在智能製造時代推出領跑業界的產品,這與瀋陽機床強大的技術基礎和厚重的工業積澱密不可分。放眼東北老工業基地,像瀋陽機床這樣的裝備企業為數眾多。

作為中國工業的搖籃,裝備製造在東北三省工業中佔據相當大的比重。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在數控機床、大型船舶、海洋工程、鐵路機車等重大裝備上貢獻了數不清的全國第一。

今天,經歷了往昔輝煌的東北工業和當前的中國製造業一同,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到來,全球製造業從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到產業形態等,都在發生著深刻變革。面對發展方式轉變和國際產業分工重塑,中國政府去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為未來十年的製造強國指明瞭方向。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易鵬指出,當前中國製造遭遇的瓶頸,也正是東北裝備面臨的不足,重塑東北工業競爭力是重振中國製造最經濟和最有帶動力的選擇,同時有望成為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破題之舉。

為此,此輪東北振興意見不僅制定了“到2030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的時間表和任務書,而且為東北裝備提質增效規劃了較為明確的路線圖。

寶馬中國對其在瀋陽鐵西區生產工廠的改造成效明顯。走進華晨寶馬的瀋陽新工廠,已實現生產全過程依靠機器人和電腦控制的車間幾乎見不到工人,衝壓、車身製造、涂裝、總裝等環節全部智能化操作,生產效率和精度均獲顯著提升。

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哈電集團在開發海外市場中嘗到了甜頭。以哈電集團下屬的哈爾濱電氣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僅2015年公司就成功在土耳其、蒙古、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等國家簽訂多個電力項目,實現合同額120億元。

除了升級傳統裝備,此輪振興還將實施東北地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行動計劃,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燃氣輪機等,同時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引導東北裝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在沈鼓集團下屬的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通過“沈鼓雲”監控數百家客戶企業中的數千台設備運轉情況。總經理孔躍龍告訴記者,面對新上項目銳減給公司帶來的訂單下滑,沈鼓向服務客戶、升級改造存量設備要效益,謀劃新的增長空間。

去年10月,經過十年研發的“吉林一號”商業衛星成功發射。在研發工程師曹喜濱看來,“吉林一號”從運營模式到技術層面都為中國航天信息產業帶來新變革,這一新興產業將拉動光學製造、機械製造等相關板塊,未來有望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說,當前中國面臨低端製造被發展中國家追趕、高端製造往發達國家回流的“雙重擠壓”,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東北裝備向高端製造和貼近市場兩個方向發力,有望為中國製造突破“雙重擠壓”打開切口。

專家認為,東北地區主導的高端裝備作為“國之重器”,具有投入大、市場窄、收益少等特徵,這需要國家繼續加大投資和扶持力度,並落實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等保障機制。

“更重要的是,東北還應通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業融合、助推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支持民營經濟大發展等組合措施,給裝備製造業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梁啟東說。